第156章 市场推广,酒香也怕巷子深(第2页)
这份震撼,将是最好的“酒香”,而《大众电影》的发行渠道,则能帮他们克服“巷子深”的问题,让“远风”的名字,瞬间传遍大江南北!
这个想法越想越可行,越想越激动。这不仅仅是一次广告投放,更是一次大胆的品牌亮相,一次向全国宣告“红星厂不一样了”、“中国制造可以很优秀”的宣言!这与他创办“远风”品牌,寄托“民族工业自强”的精神和远大抱负完全契合。
唯一的问题是,如何才能在《大众电影》这样的国家级刊物上争取到彩色广告版面?这绝非易事。需要门路,需要关系,更需要足够的资金和令人信服的品牌价值主张。
或许,并不一定是直接来自文化出版界的朋友,而是一些能牵线搭桥的人。比如之前在研究所的导师或同事?亦或是更早以前插队时认识的一些背景独特的人?
秦奋决定,先把广告的内容和形式定下来,这是自己能完全掌控的部分。设计出视觉上具有强大冲击力,理念上传达出民族精神和科技感,同时又巧妙呈现产品优势的广告原型,才能去敲那些可能存在的“门”。手里有了“好酒”,才好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好巷子”。
他立刻拿起办公室的电话,拨通了厂办的号码。
“小杨,通知张巧玲同志和赵援朝同志到我办公室来一趟。”秦奋语气中带着一种无法抑制的兴奋和果断。
很快,张巧玲和赵援朝便步履匆匆地赶到了。他们刚从技术科和研发组那边过来,身上还带着一股子新材料样品或模具的微弱气味,眼神里透着一丝不解。不是刚开完会布置完任务吗?怎么这么快又叫过来?
“秦厂长,您找我们?”张巧玲轻声问道,看秦奋脸上那不同寻常的神采,知道肯定又有新的重要事情。
秦奋示意他们坐下,没有寒暄,直接切入正题。“巧玲,援朝,你们过来得正好。刚才开会讲了,产品是内功,品牌是根基,内外兼修才能把‘远风’大旗立起来。根基的事情,我去Bj想办法。内功的事情,大柱他们和孙师傅都在紧锣密鼓地攻关新材料的工艺,和新产品定型。但品牌这东西,光有名字和漂亮的标志不够,还得让全国人民知道,认可,甚至向往。”
他顿了顿,身体微微前倾,眼神炽热地看向两人:“所以我现在要启动‘远风’品牌的市场推广。光靠咱们在地方上一点点卖、朋友帮忙带货,速度太慢了,覆盖面也窄。咱们‘远风’是奔着全国、奔着国际去的。好酒,不能藏在深巷子里。”
“市场推广?”赵援朝有些茫然,他是技术科的研究生,平时专注于材料性能和工艺参数,对销售和宣传知之甚少。
张巧玲则若有所思,她曾听秦奋讲过一些市场经济的概念,也参与了品牌视觉识别标准手册的制定,隐约觉得这是顺理成章的一步,但心里还是有些疑惑:“秦厂长,咱们……怎么推广?在报纸上登广告吗?或者找电台说一说?”
“报纸、电台……这些都是办法,但效果可能受限。”秦奋摇了摇头,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我有个更大胆的想法,一个能一炮而红,迅速打开全国知名度的办法!”
他看向张巧玲:“巧玲,你刚才拿来的那本《远风品牌视觉识别标准手册》做得非常好,蓝图很清晰。现在,我需要你们把这个蓝图,变成一幅能让全国人民眼前一亮的画面!”
“画面?什么样的画面?”张巧玲追问。
“我想把我们的广告,投放到一本全国性的、发行量巨大的杂志上。”秦奋一字一句地说,像是在揭晓一个秘密:“而且,要用彩色版面!”
彩色?!在他们看来,电视上都没有多少彩色画面,报纸上更是一片黑白世界,彩色印刷的杂志,那得是多么稀缺和昂贵?而且还是广告版面?
张巧玲和赵援朝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震惊。
“杂志?秦厂长,您说的是哪一本呀?”张巧玲小心翼翼地问。
秦奋深吸一口气,缓缓吐出那四个充满时代印记的词语:“《大众电影》!”
寂静。
短暂的寂静后,是两人掩饰不住的惊讶。
“《大众电影》?!”赵援朝脱口而出,“那不是……不是一本电影杂志吗?咱们是农机厂,搞新材料、电风扇、柴油机的,把广告打在那上面……是不是不太搭呀?”
张巧玲虽然也惊讶,但很快捕捉到了秦奋眼神深处的那层含义,若有所思地说:“秦厂长的意思是,反其道而行之?出人意料,制造话题?”
“没错!”秦奋赞赏地看向张巧玲,能跟上他的思路,果然没看错人。“大众电影的读者群全国最广,影响力最大。他们看电影,看明星,追求的是一种更好的生活,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我们的产品,就像我们说的,不仅仅是工具,它代表着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一种高品质的追求,一种民族工业自强的精神。这和《大众电影》的受众,不是没有连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