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品牌效应,溢价能力初显(第2页)
厂区内部,这种被强烈需求的感觉,更是化作了澎湃的动力。
生产保障小组的会议室里,刘福厂长正拍着桌子,唾沫星子乱飞:“老李,你那个老锯床还能不能再压榨一下?哪怕一天多切几根管子也好啊!别总盯着那几台新设备!”
李顺才脸上带着黑油,嗓门更大:“刘厂长!不是我不想压榨,这玩意儿是解放前的古董了!我现在是二十四小时盯着,生怕它喘不上气!不过你放心,我和老孙已经商量好了,把仓库里那台报废冲床的模具改一改,人工送料,专门冲一些不重要的垫片啥的,也能分担一点压力!”
“垫片?那点东西顶啥用!”刘建国急得团团转,又一脚踹在旁边的破暖气片上,“哎,咱这设备,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但他很快又振奋起来:“不过,生产潜力!我们得把咱们的生产潜力展现在那些客商面前!让他们知道,别看现在货少点,咱们红星厂是真能造!那几台新注塑机,调试好了没有?一定要让它们在大门口最显眼的地方运行!”一旁的孙国华抹了抹额头的汗:“刘厂长放心,新的注塑机一切顺利。李大柱他们技术科的人说了,大会那天,他们会带着技术员在注塑机旁边做讲解,让大家看看咱们hs材料的好处,看看咱们设备的先进性!”
“对!就是这个精神!”刘建国一挥拳头,“咱们生产一线,不能拖后腿!要让那些远道而来的客商知道,把货交给咱们红星厂做,靠谱!咱们有技术,有干劲!”
他们的压力是巨大的。堆积如山的订单仿佛永远填不满的无底洞,而现有的设备,即使超负荷运转,也显得捉襟见肘。但正是这种压力,激发了他们骨子里不服输的劲头。每一个工人在操作台前都绷紧了神经,每一个技术员在设备旁都瞪大了眼睛,为了“远风”这个越来越响亮的名字,为了即将到来的“大日子”。
技术科办公室里,烟雾缭绕得像是仙境。李大柱一边猛抽烟一边挠头,面前摊开的图纸上画着新生产线的布局。
“这个型号的注塑机,确实是挺大的,但能满足咱们未来几年的产能扩张需求。秦厂长说了,要有点超前意识,不能老是跟在别人屁股后面。”赵援朝推了推眼镜,指着参数表说。
张巧玲放下手里的外文技术期刊:“国外的资料显示,同一类产品,用更大型、自动化更高的设备生产线,良品率和一致性会高很多。而且人工成本也会下降。”她现在对外语和技术资料的消化能力越来越强,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问题是,咱们厂里的工人,能操作得了这么复杂的设备吗?而且维护也是个大问题!”王小虎忧心忡忡,他负责成本核算和设备实用性评估,总觉得步子迈得太快了。
“不能等。”李大柱掐灭烟头,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语气,这是跟秦奋待久了,也染上了一股魄力,“秦厂长说了,人才可以培养,技术可以学习,但市场不等人!新生产线必须上,而且要尽快!我们技术科的任务,不仅仅是选型、安装、调试,更重要的是要能在大会上给客户讲明白——咱们厂的技术实力是国内一流的,咱们的新设备能保证远风产品的高质量和稳定供应!尤其是咱们的hs材料,得讲透它的优势在哪,为什么它比别家材料成本低、性能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