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全面整改,质量体系建立(第2页)
“第四,强化检验和培训。质检科要重新组建,选拔一批责任心强、技术过硬的人。不仅仅是看外观,关键性能指标要严格测试。同时,全员都要进行质量意识和操作技能培训。让大家明白,质量不是质检科一个人的事,是每个人都必须肩负的责任。要让‘远风出品,必属精品’成为大家的自觉。”
秦奋一口气说了很多,王奎山听得目不转睛,连连点头。这和以前那种出了问题就骂人、罚人、返工的处理方式完全不同,是一种从源头开始、贯穿始终的系统性工程。
“这套体系一旦建立起来,就能像一台精密的机器一样运转。”秦奋总结道,“它不是万能的,但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波动,把质量控制从‘看运气’变成‘靠体系’。”
他停顿了一下:“这需要投入很大的精力和资金。比如改造工装夹具、采购精密测量仪器、甚至为技术科添置更好的计算设备。财务压力会更大。但这是必须迈过去的一步。”
“钱不是问题,只要能保证厂子的未来!”王奎山此刻比秦奋更激动,“这比砸钱做广告、比扩大生产线更重要!这是根子上的东西!”他能预见到,一旦这套体系成功运行,远风的产品质量将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那才是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对,这是远风的命根子。”秦奋同意道,“老王那边的资金安排,继续优先保障召回和新产品生产,以及这套质量体系的建设投入。技术改造、设备购置不能省,但要花在刀刃上。”
他站起身,走到办公室的另一侧,那里挂着一张放大的厂区平面图和组织架构图。红笔在几个部门上画了圈。“人事方面,这次清理出去的人虽然是蛀虫,但也留下了岗位空缺。采购、质检、仓库这些关键部门,需要重新任命负责人。”秦奋指着图,“要选有原则、有能力、能抗住压力的。李大柱、孙师傅这些老骨干要压上更重要的位置,挑更重的担子。技术科那边,赵援朝、张巧玲他们,要让他们发挥更大的作用,未来我们不仅要生产好产品,还要用技术手段管理好生产。”
“还有,考虑引入新的管理人才。厂子里现在缺能把这些新思路、新体系吃透并落实下去的中层骨干。要大胆引进,不拘一格。”秦奋的目光扫过每一个部门。
王奎山连声应是,脑海中已经开始筛人选。李大柱、孙师傅的能力和忠诚毋庸置疑,但要他们从纯粹的技术或一线管理转到更系统的管理岗位,确实需要秦奋的大力提拔和支持。而技术科的年轻人,正是需要施展拳脚的时候。
此刻,在厂区里,这场由召回风暴引发的全面整改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展开。
在最嘈杂的生产车间,空气中弥漫着切削液和塑料注塑的味道,但压抑着一股与往日不同的紧张和振奋。
李大柱站在一台已经完成改造的注塑机旁,额头冒着细密的汗珠,不是因为高温,而是激动和责任。他扯着略微沙哑的嗓音,对着一群围拢过来的班组长和工人骨干慷慨激昂:“都给我竖起耳朵听好了!秦厂长砸的那三百台机器,砸的是劣质品,砸的是咱们以前那些糊弄事的心思!为啥砸?那几百万是真金白银啊!那是拿厂子的命换来的教训,就是要给咱们所有人心头敲响个警钟!”
他手里拿着一本新印发的《远风农机厂产品工艺及质量控制手册》,页脚还带着油墨的气味。这本手册是孙师傅、赵援朝、张巧玲他们几个,跟着秦奋的概念,没日没夜泡在车间和技术科赶出来的。里面的内容不再是模棱两可的指导,而是精细到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参数、每一个检验步骤。
“以前是‘差不多就行’,是‘看心情’,是‘别人查不出来’!”李大柱挥舞着手册,声音更加洪亮,“现在,每一个流程,用什么型号的料,用多少量,注塑温度定多少,圧力怎么控制,冷却时间多久,模具合不合缝,尺寸公差是多少……上面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每一个数字,每一个步骤,都不能错!”
他指着手册上的图示:“以前是产品做完了拿去抽检,跟买彩票似的,抽到了就过。现在是啥?是过程控制!每道工序都有专人看着,有专用量具量着,做完了要签字确认!”他翻到其中一页,上面印着简化的检验卡样式,“看看这个!以后咱们远风的每一台机器,每一个关键部件,都得有这么一张‘身份证’!上面有生产日期、班组号,甚至有操作工和检查工的签名!谁做的,谁查的,清清楚楚!再出问题,顺着这张卡,直接就能找到人,找到原因!”
底下许多工人,特别是那些老实的、以前看着别人偷工减料敢怒不敢言的,此刻眼神里冒着光。而那些曾经想过甚至参与过“摸鱼”的,脸色则有些发白,背脊绷得笔直。
“我把丑话说在前头!”李大柱的目光从每个人脸上扫过,带着一丝厉色,“谁要是再敢在产品上打歪主意,再敢给我偷奸耍滑,就是跟秦厂长过不去,跟远风厂几千号兄弟姐妹过不去!那就是砸咱们自己的饭碗,断咱们自己的后路!咱远风的牌子,是秦厂长拿命、拿几百万砸出来的信誉!这个红线,谁敢碰,老子第一个不答应!全厂的工人,第一个不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