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爱国品牌,深入人心(第3页)
“质量是基石,但不能止步于基石。”秦奋心里想,“远风制造已经具备了迈向更高更远目标的条件。”
他召集了厂里最核心的管理团队开会:王奎山、李大柱、张巧玲、周福民(通过电话连线)、孙师傅、刘建国、小杨。
大家围坐在一起,眼神中带着对未来的期待。
“秦厂长,今天把我们几个召集起来,是不是有啥新的指示?”王奎山看着秦奋,隐隐感觉到这位年轻的厂长又有大动作了。
秦奋没有立刻回答,而是端起茶杯,沉默了几秒。他在心里梳理着下一步的计划,庞大的系统图谱在他脑海里徐徐展开,各种未来的产品形态、技术路线、市场分析交织在一起。
“国家质量奖,是对我们过去辛苦努力的最大肯定。”秦奋放下茶杯,缓缓开口,每个字都带着力量,“这份荣誉,让全国、让世界都看到了远风制造的实力。尤其是,看到了我们在质量上的决心和能力。”
他看向张巧玲:“巧玲,你和质量管理部的工作,居功至伟。这套体系,远比一个奖项本身更有价值,它是我们远风未来持续发展的命脉。”
张巧玲有些不好意思,但眼神坚定:“秦厂长,这都是您指导得好,大家的共同努力。体系还在完善,我们不能停下脚步。”
秦奋点点头,又看向李大柱:“大柱,技术科的材料研发也取得了突破,特别是hs-1和hs-3,不仅解决了我们自己的问题,还成了新的拳头产品。孙师傅带领机修车间自主造设备,更是提升了我们生产的效率和独特性。”
李大柱嘿嘿一笑:“都是按秦厂长您说的做,您才是真厉害!”孙师傅在旁边也连连点头。
秦奋摆了摆手,他并非贪恋夸赞的人,更在意的是团队的力量和未来的方向。
“现在,远风制造站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秦奋的目光扫过大家,带着前所未有的认真,“国家质量奖,就像一张入场券,让我们有资格去竞争更高更广阔的市场。我们积累了技术、人才、经验、资金,更重要的是,我们树立了一个‘质量过硬’的金字招牌。”
他停顿了一下,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更加昂扬:
“我们不能止步于电风扇,不能止步于水泵,甚至不能止步于hs材料带来的现有市场。中国需要更好的产品,人民的生活水平在提高,国际市场对高质量的产品有巨大的需求!”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远风制造日益壮大的厂区:“我们的征途,才刚刚开始!”
秦奋转身,看向大家,眼神中闪烁着野心的光芒,那是超越一个农机厂,超越一个县域明星企业的宏大蓝图:
“下一步,远风制造的目标不仅仅是保持‘质量标杆’的荣誉,更要成为‘科技创新’的标杆,成为‘产业升级’的引领者!”
“我们要利用我们世界一流的材料技术,利用我们顶尖的精密制造能力,利用我们无可比拟的自动化生产线,利用我们‘国家质量奖’的品牌声誉,正式启动远风制造的——多元化经营战略!”
他的话,像一道闪电划破长空,让会议室里的众人都精神一振。多元化经营?这对于习惯了在一个领域深耕的他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但伴随而来的不是未知和恐惧,而是对这位传奇厂长的深深信任,以及一种即将迎来更大挑战和更高成就的兴奋感!
秦奋的笑容中带着自信:“是时候,让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看看,掌握了核心技术、追求极致质量的‘中国制造’,能爆发出怎样的惊人能量!”
他仿佛看到了未来,看到了远风的标志出现在各种全新的产品上,从家庭必备的小家电,到改变生产力的工业设备,甚至更远、更未来的领域。质量是远风制造的底色,而创新,将是它腾飞的翅膀。
“秦厂长,您的意思是…我们要开始做新的产品了?”王奎山有些激动地问。
“没错!”秦奋肯定地答道,“而且,要做的,都是市面上最先进、最需要、最有潜力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