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技术储备,系统再立功(第3页)
杨明挂断秦董的电话后,立刻召集了人力资源部的几位骨干。气氛紧张而热烈。
“秦董说了,人才,是这次跨界转型的第一资源保障!”杨明站起来,在会议室里踱步,“过去我们更多关注机械、材料、电气领域的人才,但这次,我们需要更广泛的领域!材料学深加工、高分子化学应用、自动化控制系统、精密仪器仪表,这些是基础。但我们还迫切需要一个全新的领域——工业设计人才!”
他提高了声音:“未来我们的产品要卖给消费者,他们不仅看性能,还看外观,看体验!一个优秀的产品设计师,能让我们的产品脱颖而出!国内这方面的人才非常稀缺。他们在哪?艺术院校?大城市的设计事务所?还是在那些拿了国际大奖的企业里?”
“秦董说了,要建立绿色通道!”杨明语气坚决,“流程要简化,待遇要优厚,钱不是问题!只要是我们需要的高端人才,要不计代价地吸纳进来!深圳那边周总民他们的市场团队会收集用户需求和竞品的设计风格,结合咱们的技术优势,需要设计师把这些转化为具体的产品形态。人力资源部要拿出一套全新的引才方案,包括宣传、猎头、校园招聘,甚至行业内部的挖角!我们不仅要为眼前的电饭煲项目找人,更要为远风未来整个消费电子产业帝国储备人才基石!这关系到远风下一个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竞争力!”
周福民刚刚结束一个长途电话,脸上带着特有的、发现猎物时的兴奋光芒。他身处某南方大城市的电器销售中心,喧闹的卖场里人头攒动,各种品牌的电饭煲琳琅满目。
“摸清楚了!日系品牌确实是老大难,技术壁垒,品牌溢价都高得吓人。”他对着电话那头的助手交待,“但他们也有问题!比如操作复杂,维修麻烦,价格太高!而且,我发现很多本地老百姓,对现在用的电饭煲多多少少都有抱怨!最大的抱怨,就是粘锅!清洗的时候太费劲!还有就是煮饭的口感,总觉得没老家土灶里煮出来的好吃!”
他压低声音:“这就对了!秦董的目标,就是瞄准这些老百姓最朴素、最核心的痛点去的!十年不粘锅!煮出柴火饭的口感!简单易用!这才是真正的市场需求!光看卖场数据不够!去!给我下沉到社区里去!菜市场旁边!居民楼门口!找机会跟买菜的大妈、下班回家的年轻人、退休的老两口聊!他们用什么牌子?花了多少钱?哪里满意?哪里最不满意?最想要什么功能?比如预约煮粥?快速煮饭?保温多少小时?愿意为这些多花多少钱?!”
周福民握紧手机,眼中闪烁着精明的火花:“咱们的市场调研报告,不是给研发中心看冰冷的技术参数,也不是给生产中心看良品率。咱们摸回来的,是活生生的人,是他们的喜怒哀乐,是他们的真实生活!咱们要画出最精准的用户画像,分析出最痛最痒的痛点!让技术、让生产知道,他们做的东西,是老百姓在翘首以盼的!这活儿,值!比卖多少台风扇都有奔头!”
他已经开始联系过去跑遍全国各地攒下的销售网络和渠道人脉。这些年在风扇、水泵领域打下的基础,此刻都将转化为攻占小家电市场的先锋。他在心中盘算着,要在哪些城市建立第一批销售分部?要发展哪些经销商?远风电饭煲上市的那天,必须以雷霆万钧之势,响彻全国!
整个远风制造有限公司,就像一部刚刚完成升级、注入了全新燃料的巨大机器,正在以令人惊叹的速度重新调整和校准。从研发的理论攻关,到生产的工艺摸索,从市场的用户洞察,到人才的高效引进,再到质量体系和国际视野的重塑,每一个齿轮都在飞速旋转。国家质量奖带来的荣誉光环,此刻成为了冲锋的号角,激励着所有远风人,向着那片充满挑战,同时也充满无限可能的消费电子新大陆,发起总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