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广告预热,吊足胃口
讨论完电饭煲技术和产业链的宏大布局,研发中心的气氛非但没有松弛下来,反而更加紧绷。每个人脑子里都塞满了需要攻克的具体难题和规划路线。从纳米级的涂层附着力到整条生产线的自动化节拍,每一个环节都像一座等待攀登的高峰。然而,在这些技术高峰之外,还有另一片战场等待开辟——市场。一个再好的产品,如果藏在深闺无人识,也无法实现“惊艳世界”的抱负。
“技术研发和制造体系是骨架和血肉,”秦奋站起身,活动了一下肩膀,目光从白板上移开,转向窗外初升的太阳,“但要让它活起来,跑起来,需要一张脸,需要一个声音。”
张巧玲立刻明白过来:“秦董,您是说……市场推广?”
“没错。”秦奋走到窗边,看着楼下工人们忙碌的身影,脸上露出一丝笑意,“咱们的电饭煲,不是吴下阿蒙,它脱胎换骨,带着远风最耀眼的技术。但消费者不知道。咱们得让他们知道,让他们好奇,让他们期待。”
他转过身,看向负责销售和市场一块的杨主任,还有虽然主攻技术,但也要了解市场需求的李大柱和张巧玲等人。
“电饭煲这东西啊,家家户户都有,但说实话,现在的电饭煲……也就那样。”秦奋说得直白,“煮饭糊底是常事,焖出来的米饭口感也一般。咱们要造的,是能把最普通的五常大米,煮出晶莹剔透、粒粒饱满、喷香软糯那种感觉的产品。是能让在外打拼一天的人,回到家光是闻到饭香,疲惫就消散一半的产品。”
他语气一转,带着一丝兴奋:“这种体验,不是靠一句‘技术领先’就能传达的。咱们得讲故事,讲技术背后的故事,讲米饭的故事,讲远风的故事。”
杨主任接过话:“秦董,按照您的部署,咱们的市场部已经开始组建。但消费电子产品这块的广告宣传,跟咱们之前的工业品和配套产品完全不同。渠道、受众、表达方式……都需要摸索。”
“就是要摸索,要创新!”秦奋挥了一下手,“咱们卖电风扇的时候,用《大众电影》的彩页广告,一炮而红。那是因为咱们抓住了那个时代的媒体痛点和传播规律。卖电饭煲,咱们也要抓。而且,咱们这次要玩点更高级的——饥饿营销式的‘预热’。”
饥饿营销?预热?这些词汇让杨主任愣了愣,旁边的李大柱和孙国华等人也是一头雾水。他们习惯了产品出来,找经销商铺货,然后打广告的模式。
秦奋笑了笑,解释道:“产品没正式发布之前,咱们不直接公布全部信息,也不急着大规模铺货。咱们先在报纸、电台,甚至可能的话,联系电视台,投放一系列预告性质的广告。内容可以很简短,很有悬念。”
他走到白板前,思考片刻,写下几个词:【谜题】【悬念】【颠覆】【期待】。
“第一阶段,”秦奋拿起笔,点着白板上的词,“投放一些暗示性的内容。比如,可以只有一段文字,或者一幅局部特写。文字可以是诸如‘米饭,还可以这样煮?’‘你的电饭煲,该升级了!’‘一口锅,重塑华夏好米饭的标准!’之类的。不提远风,不提具体产品名字,只制造悬念,引发讨论。”
张巧玲若有所思:“就像电影上映前的预告片?”
“没错,就是那个意思。”秦奋点头,“利用国人对美食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激起他们的兴趣。让他们在茶余饭后,在街谈巷议中,猜测这到底是什么。报纸角上登个小豆腐块也好,电台里午饭晚饭时段插播一句也好,关键是要短平快,广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