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年销售额,再创新高(第2页)
“不惜一切代价!刚才秦董已经强调过了!”杨主任对着电话吼道,虽然他一个销售主任,但此刻远风上下,不分职位,所有人的神经都绷紧了。“价格不是问题!问题是有没有货!联系所有我们能联系到的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商!多方采购!建立应急渠道!哪怕是高了几倍!”
“那资金方面怎么解决?”刘建国声音带着疑问。
“钱不是问题!秦董说了,只要能保证供货,一切他签字!”杨主任斩钉截铁地回答。
是的,钱不是问题。远风电饭煲超乎想象的火爆,带来的不仅仅是声望,还有惊人的现金流。尽管生产还在拼命爬坡,但前期积压的电风扇订单、其他产品的销售,加上现在电饭煲开始少量交货产生的回款,以及银行在看到远风如此强劲的市场表现后果断加大了授信额度,远风的资金池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膨胀。
秦奋坐在办公室里,没有看窗外,而是看着面前屏幕上闪烁的数字和曲线。这是他通过有限的数据资源,结合系统提供的行业信息流,构建的简易财务模型和市场反馈图。
曲线的斜率让他的心跳都不自觉地加速。预订量的增长,远超产能的爬升。然而,正是这种巨大的缺口,才像一个漩涡一样,将整个市场、媒体、甚至国家的目光都吸了过来。
“远风电饭煲,一煲难求!”这句杨主任自己想出来的宣传语,已经成了街头巷尾最热门的段子。人们议论的不是它用了什么技术,而是“你买了远风电饭煲吗?”“你排上队了吗?”“据说得等半年!”这种病毒式的传播,超越了一切广告,构建了一个“拥有远风电饭煲,才是会生活”的强大心智壁垒。那些率先买到的消费者,成了最忠实的宣传员。他们邀请亲朋好友来家里“开饭”,就为了炫耀那锅蒸出来的“灵魂米饭”。孩子们拿着勺子围着电饭煲转圈,老年人惊喜地感叹“这味儿几十年没尝过了”。这种情感的共鸣,让远风电饭煲不仅仅是一个电器,而带上了浓厚的情感色彩。
这种现象级的热度,自然而然地反映在了财务报表上。
随着年终的临近,财务部在紧张的生产和销售狂潮中,开始了年度结算。老王这个老财务科长带着几个年轻会计,这几个月累得眼圈发黑,但脸上却有着抑制不住的光彩。
“秦董,”老王敲开秦奋办公室的门,手里拿着一份厚厚的报告,声音都在发颤,“今年的…今年的销售额出来了…太…太夸张了!”
秦奋示意他坐下,目光依然平静,但手指轻轻敲打着桌面,显示着他内心的波动。他心里已经有一个大概的预期,通过他掌握的数据模型,趋势是异常凶猛的。但实际数字,也许会更震撼。
老王深吸一口气,扶了扶快滑落的眼镜,翻开了报告的最后一页。
“截止到目前…咱们远风制造,今年的总销售额是…”他顿了一下,似乎想再确认一遍那个数字,确认自己没有眼花,“是…是四点八亿人民币!”
办公室里瞬间安静下来,只有墙上的石英钟滴答作响。
四点八亿!
在刚刚进入八十年代中期,这是一个真正可以用“天文数字”来形容的销售额。要知道,去年红星农机厂在电风扇业务上大获成功,将年销售额推到了两千万级别,当时就已经让全县、全市震动了。而现在,这个数字直接翻了二十多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