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首批大学生技工?秦董亲自面试!(第2页)
“告诉他们,远风集团不养闲人,也不埋没天才。只要他有真才实学,我,秦奋,亲自面试!”
……
“秦董亲自面试第一批大学生?”
这个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瞬间传遍了整个远风集团。
所有人都被这个决定给震动了。在他们朴素的观念里,大学生,那是何等金贵的人才?能来厂里,那都是宝贝一样供着,哪里还需要厂里的一把手亲自去面试?
这足以说明,秦董对人才的重视,已经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三天后,远风集团一号会议室。
这里被临时布置成了一个简洁而庄重的面试场。主位上,坐着秦奋。他的左手边,是技术狂人刘总监,右手边,是总裁办主任杨明。
门被推开,五个年轻人鱼贯而入。
他们都穿着崭新的衬衫,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脸上带着几分紧张、几分好奇,但更多的是一种属于名牌大学毕业生的矜持与傲气。
在这个年代,他们无疑是同龄人中的天之骄子。
秦奋的目光,在五人脸上缓缓扫过,最终,在两个人身上稍作停留。
一个叫徐致远,二十二岁,毕业于关外那所著名的工业大学,学的是机械自动化。他身形挺拔,眉宇间有一股不加掩饰的锐气和傲气,简历上写着“连续三年获得一等奖学金”。
另一个叫林岚,是个文静秀气的女孩子,毕业于金陵大学计算机系。她一直低着头看着自己的脚尖,似乎有些内向,但在那平静的外表下,秦奋能感觉到一双在悄悄观察一切的、充满智慧的眼睛。
“各位同学,欢迎来到远风。”秦奋开口了,声音平和,没有半点架子,“都坐吧,不用紧张,今天我们只是聊聊天。”
简单的开场白后,杨明开始按照流程提问。问题大多围绕着专业知识、毕业设计和对未来的规划。
几个年轻人的回答都中规中矩,显示出扎实的理论功底。
轮到徐致远时,他推了推眼镜,言语间带着强烈的自信:“我的毕业设计是关于工业机器人运动轨迹优化算法的研究,虽然只是理论模型,但我认为,未来的工厂,一定是属于自动化和智能化的。”
刘总监听得眼睛一亮,插话道:“哦?那你对伺服电机了解多少?这是实现精密运动控制的核心。”
“当然了解。”徐致远侃侃而谈,“目前国际上最顶尖的是德国西门子和日岛发那科,它们的精度能达到百分之一度,响应速度在十几毫秒级别,国内的产品在性能上至少有五到十年的差距。”
他说得头头是道,完全是教科书上的标准答案。
刘总监满意地点点头,看向秦奋。
秦奋却不置可否,他忽然开口问道:“徐同学,那你有没有想过,有没有可能,存在一种伺服电机,它的核心技术,并不在西门子或者发那科手里?”
徐致远愣了一下,随即果断地摇头:“不可能。这两家公司投入了巨额的研发资金,垄断了大部分核心专利,代表了行业最高水平,任何绕开它们的技术路线,在商业上都是不现实的。”他的语气里,带着一种学霸对知识的绝对自信。
秦奋笑了笑,没有反驳,而是抛出了一个更深的问题:“如果,我是说如果,有一种独特的永磁体材料配方,可以让电机的磁场效率提升15%,再配合一种非对称十字绕线工艺,来抵消高速运转下的谐波振动。你觉得,这样的电机,性能会达到什么水平?有没有可能超越西门子?”
会议室里瞬间安静下来。
刘总监和杨明都听得云里雾里,什么永磁体、什么谐波振动,这已经超出了他们的认知范围。
而徐致远的表情,却在短短几秒钟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最初的错愕,到疑惑,再到骇然!
他脸上的傲气和自信,如同被一盆冷水浇灭,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见了鬼似的震惊!因为秦奋提到的两个技术点——“独特的永磁体材料配方”和“非对称十字绕线工艺”,精准地击中了他毕业论文中遇到的两个核心瓶颈!
他曾经为了解决那该死的谐波振动问题,熬了无数个通宵,查遍了所有能找到的国内外文献,最终也只是提出了一个不甚完美的补偿算法。而秦奋,竟然轻描淡写地给出了一个他闻所未闻、却又在理论上似乎完全可行的、从根源上解决问题的“工艺方案”!
这……这怎么可能?!
一个乡镇企业的老板,怎么可能懂这些世界最前沿的、甚至连学术期刊上都未曾发表过的技术构想?这不科学!
“秦……秦董……”徐致远的声音第一次出现了结巴,“您说的……这种工艺,真的存在吗?”
“为什么不存在?”秦奋目光深邃地看着他,“世界很大,真正的技术,有时候并不在聚光灯下。我问你,你想不想亲手,把它造出来?”
一句话,像一道闪电,劈中了徐致远的心脏!
他全身的血液,在这一刻瞬间沸腾!造出来!亲手造出一台超越西门子的电机!对于一个学机械的男人来说,这简直是无法抗拒的诱惑!
他猛地抬起头,看向秦奋的眼神,已经从审视和怀疑,变成了狂热和崇拜。
秦奋没有再看他,他知道,这条鱼已经上钩了。
他的目光转向了林岚。
“林同学,你是学计算机的。”秦奋的语气变得更加温和,“你的同学可能都去了研究所,或者部委的计算中心。你为什么会考虑来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