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原材料的全球视野
热烈的掌声渐渐平息,但会议室里激荡的余温,却让空气都显得有些灼热。每个人的胸膛里都有一团火在燃烧,那是名为“远风”的火焰,在见证了奇迹之后,烧得愈发旺盛。
秦奋双手虚按,示意众人安静。他的目光平静地扫过每一个人,最后落在了那份数据惊人的报表上。
“一周,效率提升近八成。这是我们所有人努力的结果,值得骄傲。”秦奋先是给予了充分的肯定,随后话锋一转,变得锐利起来,“但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这份报表背后,我们新的‘阿喀琉斯之踵’。”
“阿喀琉斯之踵?”这个来自遥远希腊神话的比喻,让孙国华和刘建国等人有些茫然,但徐致远和林岚的眼中却瞬间闪过一丝了然。
“是的,我们致命的弱点。”秦奋的指节轻轻敲击着桌面,发出沉稳而有力的声响,“我们的‘生产总计划’,就像一部完美的乐谱,规定了每个乐器在何时响起,以何种音量演奏。但是,如果小提琴的琴弦是劣质的,随时会断;如果大提琴的弓毛是脆弱的,一拉就散,那么再完美的乐谱,也只会奏出灾难性的噪音。”
他看向采购总监刘建国:“刘总,过去这一周,你睡了几个好觉?”
被点到名的刘建国苦笑一声,揉了揉布满血丝的眼睛,整个人像是刚从战场上下来。“秦董,您别提了。这一个礼拜,我比过去一年跑供应商跑得都勤。以前我们采购,都是提前一个月下个大概的量,比如这个月要一百吨钢板,五十吨塑料,让供应商自己去准备。可现在呢?”
他拿起一份计划表的附件,上面密密麻麻全是物料申购信息。
“周一上午十点,需要三十七公斤A-07号ABs塑料粒子,误差不能超过半公斤。周一下午三点,需要八百一十二颗特定型号的螺丝,一颗都不能多,也不能少。我们的供应商都快被我逼疯了!”
刘建国叹了口气,继续说道:“凤栖县就那么几家原料厂,他们的生产也是大批量、粗放式的。我让他们给我准备三十七公斤,他们厂长差点没拿扫帚把我赶出来,说他们一炉料下去就是一吨,谁有功夫为我这点量单独开机?最后没办法,只能让他们估摸着生产,我们拉回来自己称重、分拣,多余的就堆在仓库里,占地方不说,还全是成本!”
“更要命的是质量!”他越说越激动,“我们对原料的要求高了,可他们的工艺水平没变!昨天,一批用于电饭煲外壳的pp料,颜色有细微偏差,质检那边死活不让过,可生产线上就等着这批料。我连夜开车去市里的二塑厂,好说歹说,让他们把压箱底的一批出口级存货匀给了我,才没让产线停工。秦董,这种走钢丝的日子,太悬了!我们的智能排产系统越是精准,对我们供应链的压力就越大。它就像一台放大镜,把我们原材料供应体系的每一个缺陷、每一个毛孔,都照得一清二楚!”
孙国华接着补充道:“没错!现在生产车间都怕了,就怕听到仓库那边喊‘等料’。以前可以等等,现在不行。计划是按小时甚至分钟排的,一个环节卡住,后面就全乱套了。我们这台瑞士钟表,随时可能因为一颗不合格的沙子而停摆。”
两位老将的话,让会议室的气氛再次凝重起来。
刚刚升起的巨大喜悦,被一个更严峻、更根本的现实问题所取代。
远风集团这艘高速航行的战舰,拥有了世界上最先进的发动机,但它的燃料供应,却还停留在手工作坊的水平。
这,才是真正的命脉。
徐致远在一旁听得心惊肉跳。他再次被秦奋的战略层次所折服。秦奋不仅缔造了胜利,更在胜利的巅峰,冷静地指出了胜利背后潜藏的、足以致命的危机。这种洞察力,已经不是“走一步看三步”,而是站在未来回看现在,每一个鼓节点,每一个陷阱,都了如指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