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集体的感动,产业报国的初心!(第3页)
“好!那我们就边走边聊。”秦奋欣然应允。
一行人走在园区宽阔的道路上,陈建社兴致勃勃地阐述着他的初步构想。他建议,企业大学的课程不能仅仅局限于技术,还要开设管理学、经济学,甚至人文历史的课程。
“技术,是强企之‘术’;管理,是治企之‘道’;而人文,是铸企之‘魂’!”陈建社越说越兴奋,“我们要培养的,是全面的工业人才!不仅要会动手,更要会动脑,要有开阔的视野和格局!”
秦奋连连点头,心中对这位老教授的敬佩又深了一层。陈建社的想法,与他未来的规划不谋而合。这正是他千方百计要将这位大学者请来“压舱”的原因。
“陈老,您说的太对了。”秦奋接过话头,“所以,我们的企业大学,基层、中层、高层,都要有不同的培养体系。对一线工人,我们重在技能提升和工匠精神的培养;对技术骨干和基层管理,我们重在项目管理和协同能力的训练;而对未来的高层,就像您说的,必须要有战略视野和人文素养。”
“没错!就是这个金字塔结构!”陈建社一拍大腿,“小秦,你我想到一块去了!这事,能成!一定能成!”
两人相视一笑,一种跨越年龄的默契和知己之情,在夜色中悄然流淌。
送走了陈建社,秦奋转身对还站在身后的张巧玲、孙国华等人说道:“都听到了?”
众人齐齐点头,神情肃穆。
“今晚这场电影,陈教授这番话,就是我们远风企业大学的开学典礼。”秦奋的语气变得严肃起来,“从今往后,‘技术为本,产业报国’这八个字,就是我们远风的魂!是我对你们的要求,也是你们对
“是!秦董!”众人齐声应道,声音不大,却无比坚定。
“好了,都回去休息吧。”秦奋挥了挥手,“明天,还有一场更硬的仗要打。”
众人散去,但每个人离开的脚步都似乎比来时更加沉稳有力。他们知道,从今夜起,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但心中的方向,也更明确了。
秦奋独自一人站在研发中心的大楼前,抬头仰望着深邃的夜空。
这个时代,是一个物质极度匮泛,但精神却无比丰盈的时代。人们心中普遍怀揣着一种朴素而真诚的理想主义。他要做的,就是将这种理想主义,与企业的发展紧密结合。
他相信,有了这群心怀家国、眼中有光的同路人,有了这份共同的、滚烫的初心,未来的远风集团,必将能跨越一切艰难险阻,真正屹立于世界工业之林,去实现那个属于他和这个时代的、波澜壮阔的梦想!
远处,生产车间隐约传来机器的轰鸣,那声音在静谧的夜里,仿佛是这个国家工业心脏强劲有力的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