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秦奋的决断:目标,上海滩!(第2页)
他猛地抬起头,死死地盯着王奎山,声音因为激动而显得有些沙哑:“你们……你们是说,用这些家电,作为给动迁户的补偿品?”
“是的。”王奎山平静地点点头,“陆处长,您比我更了解sh市民。在如今这个年代,对于一个普通家庭而言,动迁时除了拿到一笔补偿款,还能额外分到一台全新的、在商店里要凭票排队都买不到的远风牌电风扇,再加一台能让全家人吃上香喷喷米饭的高档电饭煲,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什么?
陆家明的心脏狂跳起来!
这意味着面子!意味着生活品质的飞跃!意味着比邻居亲戚家更时髦、更现代化的生活!这份吸引力,对于那些在旧房子里住了大半辈子的普通市民而言,其冲击力甚至不亚于几百上千块的现金!
管委会的补偿方案,瞬间从冷冰冰的数字,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生活!
“这……这确实……”陆家明感觉自己的喉咙发干。
王奎山继续不疾不徐地说道:“对于管委会而言,第一,你们几乎没有动用宝贵的现金流,就提升了补偿方案的吸引力,大大降低了动迁工作的阻力,安抚了民心。这是不是一份实打实的政绩?”
“第二,你们引入了我们远风集团。我们不仅是来拿地的,更是来投资建设的。我们计划在浦东建立华东总部和高新技术研发中心,这对于后续的招商引资,是不是一个极具说服力的样板工程?”
“而对于我们远风集团,”王奎山坦然道,“我们也并非是在占政府的便宜。我们用自己生产的产品,盘活了产能和库存,换取了企业未来发展的根基。我们深度参与到浦东大开发这一伟大的历史进程中,将我们的品牌与上海这座城市的未来紧紧捆绑在一起。几十万台远风家电进入浦东的千家万户,这是任何广告都无法比拟的品牌效应。这是一场对政府、对百姓、对企业,三方都有巨大利好的合作。陆处长,您觉得呢?”
办公室里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陆家明呆呆地坐在沙发上,手中的那份方案仿佛有千斤重。他脑海里不断回响着王奎山的话,每一个字都像一颗重磅炸弹,将他原有的思维定式炸得粉碎。
阳谋!
这绝对是一场无可挑剔的阳谋!
它精准地切中了管委会缺钱的痛点,切中了老百姓追求美好生活的痒点,也满足了远风集团自身发展的需求。整个计划逻辑闭环,无懈可击!
许久,陆家明才长长地吐出一口气,他用一种全新的,带着敬畏和惊叹的目光看着王奎山。他知道,能想出这种方案的人,绝非等闲之辈。这份对时代脉搏、对人心、对政策需求的洞察力,简直可以用恐怖来形容。
“王副总……”陆家明的声音郑重无比,“这份方案,我个人……原则上举双手赞成。但是,它的分量太重了,远远超出了我的职权范围。我必须立刻向我的上级,向管委会的主要领导汇报!”
“理应如此。”王奎山微笑着点点头,“我们远风集团,会静候佳音。”
……
送走王奎山后,陆家明一秒钟都没有耽搁,拿着那份方案,冲向了浦东开发办招商引资处处长黄启元的办公室。
黄启元,年近四十,是开发办的中坚力量,为人沉稳老练,考虑问题向来周全。
“家明,什么事这么火急火燎的?”黄启元扶了扶眼镜,看着闯进来的陆家明,微微皱眉。
“黄处,天大的事!”陆家明将那份方案“啪”地一声放在黄启元的桌上,因为激动,胸口还在剧烈起伏,“您快看看这个!凤栖市的远风集团,给我们送来了一份解决动迁补偿难题的方案!”
“远风集团?”黄启元显然也知道这个名字,他有些好奇地拿起文件夹,“他们能有什么方案?投资建厂?”
他一边说着,一边翻开了文件。
仅仅看了两页,黄启元的表情就从好奇,变成了错愕,再到凝重。等他一字不落地读完整份方案,他猛地合上文件夹,抬头看着陆家明,眼神锐利如刀。
“胡闹!”
黄启元的声音不大,但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威严。
“这简直是天方夜谭!用工业消费品换我们浦东的国有土地?这置国家土地法于何地?开了这个口子,以后是不是谁家生产了化肥,也能来换地?谁家生产了水泥,也能来换地?那我们浦东新区的规划和土地出让制度,岂不成了儿戏!”
黄启元的反应,像一盆冷水,瞬间浇在了陆家明火热的头上。
“可是,黄处……”陆家明急切地想要辩解,“这对我们解决眼下的动迁困局,真的有巨大帮助啊!能为我们省下大笔的现金!”
“省下现金?”黄启元冷哼一声,“家明,你看问题还是太简单了。账,不是这么算的。第一,估值问题。他们说他们的产品值多少钱,就值多少钱吗?市场价是虚的,里面有多少水分?我们拿真金白银的土地,去换他们成本可能只有售价几分之一的产品,这要是传出去,别人会怎么说我们?说我们拿国有资产去换人情,去利益输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