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被榨干的咸鱼 作品

第232章 灵光一闪!电扇换地皮?(第2页)

“我们不降价,不促销,也不搞什么买一送一。”

他的声音平静而有力,说出的话却让所有人瞬间瞪大了眼睛,以为自己听错了。

“我们用这价值一个亿的电风扇,去跟sh市政府换一块浦东的建设用地!”

“什么?!”

会议室里,雅雀无声了足足三秒,随即像被引爆的炸药桶,瞬间哗然!

“董事长,这……这不是开玩笑吧?”刘栓柱结结巴巴地问,他完全跟不上秦奋的思路。

副总裁王奎山更是被惊得差点从椅子上站起来,他扶了扶眼镜,满脸的不可思议:“奋……秦董,拿咱们的工业产品,去换国家的土地?这……这闻所未闻啊!这不符合政策吧?简直是……是胡闹!”

技术研发中心总监李大柱也皱起了眉头:“土地是国家的战略资源,怎么可能像菜市场买菜一样,用东西去换?这不可能批的。”

面对众人山呼海啸般的质疑和震惊,秦奋却只是淡淡一笑。他没有急于辩解,而是提出了一个问题:

“大家觉得,浦东管委会现在最头疼的问题是什么?”

众人面面相觑。

“是钱!是动迁安置的钱!”秦奋自问自答,声音斩钉截铁,“他们要开发,就要让老百姓搬家。搬家就要给补偿,要么给钱,要么给房子。可他们现在财政紧张,现金流是他们的命根子,不可能大规模地用于动迁补偿。房子呢?新房子还没影子,远水不解近渴。所以,动迁工作阻力重重,老百姓不满意,工作就推不动!”

他顿了顿,目光变得锐利起来:“这个时候,如果我们提出,可以用家电产品来充抵一部分动迁补偿款,你们觉得,对那些动迁户来说,有没有吸引力?”

这个问题,让会议室里的骚动瞬间平息了大半。

所有人都是从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走过来的,太清楚一台名牌电风扇、一台新式电饭煲在普通家庭中的分量了。那是实实在在的生活改善,是身份和脸面的象征!相比于那些可能要等很久才能兑现的期票,这些搬进新家就能用上的家电,吸引力不言而喻。

“对于动迁户来说,”秦奋继续说道,“他们拿到的是实实在在的好处。一台远风电扇,在商店里明码标价一百多块,这就是它的价值。老百姓心里有杆秤。”

“对于浦东管委会来说,他们用我们提供的‘家电包’,兵不血刃地解决了动迁补偿的难题,节省了数以亿计的现金,大大加快了开发进程。他们付出的,只是未来才有价值的‘生地’。这是一笔划算到极点的买卖!”

“而对于我们远风,”秦奋的声音里带上了一丝激动,“第一,我们用即将贬值的库存,盘活了资产,避免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第二,我们兵不血刃地将远风品牌深入到了上海千家万户,完成了一次史无前例的精准营销。而最最重要的一点——”

他的目光投向窗外,仿佛已经看到了黄浦江畔那片热土的未来。

“我们将获得一块位于未来中国经济龙头核心区域的土地!这块地的价值,在十年、二十年后,将远远超过我们今天付出的这一个亿的电扇!我们换来的,是远风集团未来全球化战略的总部基地、是研发中心、是逐鹿全球的桥头堡!”

“这是一件对百姓、对政府、对我们远风,‘三赢’的大好事!这不是胡闹,这是一场阳谋!”

一番话,如黄钟大吕,振聋发聩!

会议室里,死一般的寂静。

之前所有的质疑、困惑、担忧,在秦奋这番宏大而又逻辑清晰的战略构想面前,都显得那么渺小。他们看到的只是积压的库存,而秦奋看到的,却是整个时代的脉搏,是国家战略背后的巨大商机!

王奎山嘴巴微张,镜片后的眼神里写满了震撼。他这才明白,秦奋让他去上海摸底,去结交浦东开发办的人,真正的后手原来在这里!这根本不是简单的商业布局,这简直是在与时代对弈!

“可是……估值的问题怎么算?”张巧玲不愧是心思最缜密的人,她提出了最核心的技术问题,“他们怎么可能认可我们的一口价?万一他们认为我们是想用积压的次品清库存,来骗取国家最宝贵的土地资源呢?这个罪名,我们可担不起。”

这个问题,也正是陆家明在办公室里愁白了头的关键。

“问得好!”秦奋赞许地看了她一眼,“所以,我们从一开始,就要把姿态放正,把所有可能被攻击的漏洞,全部堵死!”

“第一,关于估值。我们就一个标准——全国统一零售价!这个价格是物价局核准的,是公开透明的,是老百姓普遍认可的。我们不谈成本,不谈出厂价,那些是我们的商业机密。我们只谈这批货对于补偿对象——也就是动迁户的价值。政府用它来安抚民心,它的价值就是零售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