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旧日恩人,浦东再相逢!(第2页)
他的背影宽厚而沉稳,仅仅是站在那里,就有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势。
“领导,远风集团的秦奋同志和王奎山同志到了。”秦奋沉声开口。
那人缓缓转过身来。
当看清他面容的一瞬间,饶是秦奋心志坚毅,瞳孔也不由得猛地一缩!
而他身后的王奎山,更是如遭雷击,整个人都僵在了原地,嘴巴微张,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那是一张熟悉而又陌生的脸。熟悉,是因为这张脸曾经在深圳的某个夜晚,与他们彻夜长谈,指点江山;陌生,是因为此刻这张脸上,褪去了几分特区的锐气与闯劲,却增添了更多身居高位的沉稳与威严。
“秦奋同志,我们又见面了。”那人脸上露出一抹发自内心的、温和的笑容,主动伸出了手,“几年不见,你的远风集团,可是搞出了大名堂啊!”
“刘……刘主任!”王奎山终于找回了自己的声音,却结结巴巴,带着一丝难以置信的颤抖。
秦奋深吸一口气,快步上前,紧紧握住对方的手,一种复杂而激动的情绪在胸中激荡。
“刘振邦同志!没想到……真的没想到会在这里见到您!”
眼前这位市府的主要领导,浦东开发的核心决策者,赫然便是几年前在深圳特区,给予了远风集团关键支持,为他们打开特区大门的“贵人”——原深圳特区开发办主任,刘振邦!
刘振邦哈哈一笑,用力地拍了拍秦奋的手臂,又转向王奎山:“奎山同志,别站着,都坐!在我这里,不用那么拘束。说起来,我们还是老朋友了。”
三人落座,警卫员送上三杯热气腾腾的清茶。
气氛在最初的震惊后,迅速变得热络起来。
“我调来上海工作,也快一年了。”刘振邦的笑容里带着几分感慨,“说实话,浦东开发的担子,比当初在深圳,只重不轻。千头万绪,最缺的就是有魄力、有远见、能打硬仗的企业家。所以,当黄启元同志把你们那个‘亿元物资置换土地’的方案报上来的时候,我第一眼看到‘远风集团’这四个字,就觉得这事儿,能成!”
他看着秦奋,眼神里满是欣赏:“当初在深圳,我就说你的眼光和格局,不像一个乡镇企业家。现在看来,我还是小看你了。把企业总部直接从凤栖搬到浦东,还要打造一个世界级的总部基地,这个手笔,这个决心,放眼全国,都找不出几个!”
秦奋谦虚地笑了笑:“都是被时代推着走。没有浦东开发这个大舞台,我们远风想飞也飞不起来。说起来,这次能这么顺利,是不是您在背后……”
刘振邦摆了摆手,正色道:“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事。你们的方案本身就极具创新性和可行性,符合浦东‘先行先试’的精神。我只不过是在决策会上,把我当年在深圳亲眼所见的‘远风故事’,讲给了其他同志们听。我告诉他们,远风集团的价值,绝不能用眼前的利润来衡量,它的未来,不可限量!这样一个愿意把身家性命和未来都押在浦东的企业,我们没有理由不支持!”
这番话,说得王奎山眼圈都有些发红。他这才明白,今天这看似天上掉下来的馅饼,背后原来有这样一份深厚的渊源和信任。所谓的“贵人”,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源于当初在深圳,秦奋用超前的技术、无私的帮助和产业报国的赤诚,所种下的善因。
“刘主任……不,刘市长,”王奎山激动地站起身,“我代表远风集团,敬您一杯!以茶代酒!”
“坐下,坐下!”刘振邦笑着按了按手,“今天请你们来,不是为了听感谢的。我是来给你们吃一颗定心丸。”
他身体微微前倾,语气变得严肃起来:“浦东这片热土,现在是万众瞩目,各路神仙都想来分一杯羹。你们拿下了这么大一块地,眼红的人肯定不少。接下来,在项目审批、建设规划、配套设施落地的过程中,免不了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和阻力。甚至,可能会有人打着各种旗号来给你们下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