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被榨干的咸鱼 作品

第262章 求贤若渴,三顾茅庐?(第2页)

秦奋拿起名单看了一眼,上面罗列了十几个名字,每一个名字后面,都标注着他们目前所在的大学或公司——麻省理工、斯坦福、贝尔实验室、iBm研究院……无一不是世界顶级的科研机构。

“还有几个留在国内的,也都转了行,有的在银行做金融模型,有的在部委里当了处长,”严兆峰的语气中带着一丝苦涩,“人,恐怕不好找。”

“人,我来找。”秦奋将名单郑重地收好,递给身旁的杨明,“杨明,把这份名单传给集团人力资源部和上海的国际猎头团队,告诉他们,不惜一切代价,就算是绑,也要把这些人给我绑回来!薪资待遇,比他们现在的标准,翻三倍!另外,提供全家安置、子女入学、顶级医疗保障,以及上不封顶的科研经费和项目分红。告诉他们,这里有一项事业,一项能让他们把名字刻在共和国科技丰碑上的事业,在等着他们!”

严兆峰和陈嘉听得目瞪口呆。

他们从未见过如此求贤若渴的架势!这已经不是千金买马骨了,这简直是要把纯金的马厩都给你建好!

“至于您,”秦奋的目光转向严兆峰,眼神灼热,“我代表远风集团,正式聘请您担任远风微电子edA研究院的首任院长。您拥有对研究院所有事务的绝对自主权,包括人事、财务和技术路线,只向我一个人汇报。”

“还有,”秦奋顿了顿,抛出了一个更具诱惑力的条件,“您之前提到,您搞了一辈子算法,却没有一台能让您痛快跑程序的机器。远风不但要给您机器,还要给您一个超算中心!初期,我们将为您采购十台与您府上那台同级别的suspArCstatio20工作站,组成一个小型计算集群。未来半年内,我们将建造一个拥有上百个计算节点,峰值算力达到每秒十亿次以上的超级计算机中心,专门供您的团队使用!”

“十亿次……”陈嘉倒吸了一口凉气。他知道,国家气象中心那台用来做天气预报的银河巨型机,峰值算力也才每秒一亿次。秦奋一开口,就要建一个十倍于国家级算力的超算中心,而且只是给一个部门使用!

严兆峰也被秦奋的魄力给彻底镇住了。他提出的所有条件,秦奋不仅全部答应,而且给出的,永远比他想要的更多、更远。

他深吸一口气,平复了一下激动的心情,然后问出了一个最核心的问题:“秦董,我想知道,你对我们自己的edA,是怎样一个构想?是模仿国外三巨头,先做一个能用的替代品,还是……有更高的目标?”

这才是他最关心的问题。如果只是模仿,那不过是拾人牙慧,虽然艰难,但终究有迹可循。可若是那样,还不足以让他奉献出余下的全部心血。

秦奋笑了。他知道,真正的考验来了。

他站起身,走到包间里的一块白板前,拿起了笔。

“严教授,我先问您一个问题。您认为,目前国际上Cadece他们的edA工具,最大的瓶颈和缺陷是什么?”

严兆峰思索了片刻,沉声说道:“是数据模型的不统一和流程的割裂。从rtL设计,到逻辑综合,再到布局布线,最后到物理验证,每一个环节都是一个独立的‘点工具’。它们之间的数据交换,需要通过上百种不同的文件格式来回转换,比如def、Lef、verilog网表、sdf、spef……这个过程不仅耗时巨大,更严重的是,每一次转换都会造成信息的损失和不一致。这就导致,前端的逻辑综合,根本不知道后端布局布线的物理信息,只能靠经验和估算;而后端的布线,又可能因为一个微小的时序偏差,而不得不推翻前端的设计。整个流程,就像一个盲人接力赛,充满了大量的返工和不确定性,效率极其低下。”

“说得太对了!”秦奋赞许地点了点头,然后在白板上画了一个大大的圆圈。

“所以,我要做的,不是另一个‘点工具’的集合。我要的,是一个全新的架构。我称之为——‘创世’统一数据库架构!”

“统一数据库?”严兆峰和陈嘉都愣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