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被榨干的咸鱼 作品

第275章 第一次流片,激动人心!(第2页)

他们面前的探针台上,静静地躺着一片刚刚从晶圆上切割下来的、指甲盖大小的硅片。

这,就是他们奋战了整整一百八十个日夜,从一片空白的指令集设计开始,到电路逻辑综合,再到版图绘制,最后委托给海外合作晶圆厂,历经无数波折才终于加工完成的第一批0.8微米制程的晶圆样品!

代号——“启明一号”!

取自“雄鸡一唱天下白,启明东方破长夜”之意。

这是远风的第一颗芯片,也是这个国家真正意义上,第一颗完全自主设计、拥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通用微处理器!

虽然它的制程在国际上已经落后,架构也相对简单,但它代表着“从0到1”的伟大突破!

“老魏,准备好了吗?”通讯器里传来软件总监楚云飞那清冷的声音。他正和他的“春苗”团队坐在另一间控制室里,负责编写并加载测试程序。

“随时可以。”魏东亭深吸一口气,目光如炬,盯着显微镜下的芯片,双手沉稳地操控着探针台的机械臂,将比头发丝还细的探针,一根根地精准落到芯片的测试焊盘上。

这个过程,需要极致的耐心和稳定。任何一丝微小的抖动,都可能导致探针损坏或是接触不良,从而使测试失败。

整个实验室,落针可闻。

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供电正常。”

“时钟信号输入正常。”

“复位信号正常。”

魏东亭冷静地报告着每一个步骤。

“云飞,加载你的‘helloworld’吧。”他沉声说道。

在计算机的世界里,让新诞生的程序在屏幕上打印出“hello,world!”,是一种充满仪式感的传统,象征着一个新生命的诞生。

楚云飞没有回答,控制室里,他修长的手指在键盘上敲下了最后一行代码,然后按下了回车键。

一道包含了最基础指令集的测试程序,通过探针,被送入了那片小小的硅片之中。

所有人的目光,都死死地盯住了与探针台相连的那台高速示波器!

如果芯片能够成功运行程序,那么在示波器的屏幕上,将会出现一道特定频率的、稳定而清晰的方波信号。

那是“启明一号”的心跳!

一秒。

两秒。

五秒。

示波器的屏幕上,依旧是一条平直的、毫无生气的绿线。

死寂。

一种令人窒息的死寂。

玻璃墙外,李大柱等人的心瞬间沉到了谷底。孙国华更是下意识地攥紧了拳头,指甲深深地嵌进了肉里。

失败了?

耗费了如此巨大的心血和资金,最终……还是失败了?

“别慌!”无尘车间内,魏东亭的声音打破了沉寂,依旧冷静得可怕,“检查所有连接,重新上电!海涛,检查供电电压的纹波系数,是不是电源不够干净?”

“是!”王海涛立刻开始操作。

“云飞,检查你的代码,时序设置有没有问题?”

“代码没问题。”楚云飞的声音依旧清冷,但却多了一丝不容置疑的坚定。

几分钟后,第二次测试开始。

探针落下,程序加载。

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于那块冰冷的屏幕。

绿线依旧平直。

像一条宣告死亡的心电图。

气氛开始变得压抑。一些年轻的工程师,眼眶已经红了。这种从希望的顶峰瞬间跌落谷底的感觉,足以摧毁一个人的意志。

“再来!”魏东亭的声音里,终于带上了一丝决绝的狠厉。

“我就不信这个邪!再检查一遍,从头到尾,每一个环节!哪怕是一根电线,一个螺丝!”

第三次!

第四次!

……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每一次的失败,都像一记重锤,狠狠地砸在每一个人的心上。

实验室里的气氛,从最初的紧张期待,变成了压抑的沉默。

就在许多人快要绝望的时候,一直冷静地盯着屏幕的楚云飞,忽然开口了。

“老魏,等一下。”

“怎么?”

“你把时钟频率,降低一半,再试一次。”楚云飞说道。

魏东亭一愣:“降低一半?那与我们的设计频率不符!”

“设计是理论,现实是现实。”楚云飞的语气不容置疑,“我怀疑是芯片内部的某个关键路径,存在时序余量不足的问题。在设计频率下,信号来不及稳定,导致逻辑出错。降频,是验证这个猜想最直接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