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被榨干的咸鱼 作品

第332章 击败GE电机只是开始(第2页)

“我们赢了一场战役,但整个战争,才刚刚拉开序幕。从日内瓦回来,我每天都在想一个问题,一个比如何卖出更多电机更重要的问题。”

秦奋的目光变得锐利,直刺人心。

……

第二天上午,红星集团顶层,保密等级最高的战略会议室。

参加会议的,是集团最高决策层的十几个人。气氛从一开始,就显得格外凝重。

秦奋坐在主位,没有多余的寒暄,直接让助理将一份文件分发给每个人。

文件的标题很简单:《关于集团核心制造能力的若干问题》。

“昨天晚上,我问了一个问题。今天,我想把它具体化。”秦奋的声音在安静的会议室里回响。

“我们的‘天狼星’系列伺服电机,技术指标很先进,这一点,ieC已经为我们背书。全世界都承认了。但是,各位有没有想过,”他顿了顿,抛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

“制造‘天狼星’电机核心部件的那些机器,我们自己,能造吗?”

会议室里一片寂静。

秦奋继续追问:“生产转子和定子铁芯的高速冲床,我们用的是东瀛AidA的。绕线和焊接,用的是德意志斯密特的自动化产线。电机的动平衡测试仪,是米国申克的。就连最后给电机外壳喷漆的机器人,也是ABB的。”

他每说出一个品牌,在座高管们的脸色就凝重一分。

这些都是行业内人尽皆知的事实,但从没有人像秦奋这样,把它们如此赤裸裸地摆在台面上。

“我再问一个更具体的问题,”秦奋的目光落在了李工身上,“李工,‘天狼星’电机里,有一个技术含量非常高的部件,叫作‘多维曲面涡轮叶轮’,用于内部的强制风冷,对动平衡和散热效率要求极高。加工这个叶轮的机床,我们现在用的是什么?”

李工推了推眼镜,沉声回答:“是德意志德玛吉的五轴联动加工中心。”

“我们自己能造吗?”秦奋问。

李工沉默了片刻,艰难地摇了摇头:“不能。别说五轴,目前国产最好的三轴加工中心,在精度和稳定性上,也达不到加工要求。”

秦奋点了点头,目光扫过全场。

“各位,现在明白了吗?”

“我们的胜利,我们的‘天狼星’,我们引以为傲的一切,都建立在一个脆弱的根基之上。这个根基,就是进口的高端‘工业母机’——也就是数控机床。”

“我们能设计出全世界最先进的电机,却造不出加工它的机床。这就像一个武功高手,内力深厚,招式精妙,但他手里拿的剑,却是别人卖给他的。如果有一天,别人不卖给你剑了,或者卖给你的是有瑕疵的剑,你怎么办?”

秦奋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才是悬在我们头顶,决定我们未来生死的命脉!”

秦奋的话,像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千层浪。

短暂的沉默后,会议室里响起了压抑的议论声。

首席财务官周毅第一个皱起了眉头,他扶了扶金丝眼镜,语气中带着明显的担忧:“秦董,您的战略远见我们都佩服。但是,进军高端数控机床领域,这个步子,是不是迈得太大了?”

他翻开面前的笔记本,上面已经密密麻麻地记录了几个关键数字。

“我刚才初步估算了一下。机床产业,尤其是高端五轴联动加工中心,是典型的技术、资金双密集型产业。它的技术壁垒比伺服电机高出一个数量级,被德意志、东瀛、瑞士的几家巨头垄断了几十年。”

“要进入这个领域,前期研发投入,可能需要上百亿,甚至几百亿。而且,这不是三五年能见效的,十年能拿出样机,就算速度快了。这个周期里,我们没有任何回报,只有无休止的烧钱。”

周毅看向秦奋,语气恳切:“秦董,我们现在电机业务的势头非常好,全球订单像雪片一样飞来。我认为,我们当前最应该做的,是集中所有资源,迅速在全球建立生产基地,抢占西门子和ge让出来的市场份额。这才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利润。把这上百亿投入到电机业务的扩张上,不出三年,我们就能成为全球伺服电机市场无可争议的霸主。为什么要去碰一个深不见底的无底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