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猎物二,东瀛的“神经”(第2页)
【1、Σ-ii系列交流伺服电机原型机(未量产):采用新型稀土永磁材料,转矩脉动极低,响应频率高达400hz。综合性能超越当前市面主流产品(包括发那科α系列)约35%。】
【2、层级式运动控制算法库(m-Logicv1.2):基于前馈控制与扰动观测器技术,实现了高精度的轨迹预测与实时补偿。在五轴联动微段插补运算中,理论定位精度可达±0.5u。】
【3、核心技术团队:主导工程师‘北川宏’,伺服电机领域顶级专家。算法工程师‘渡边淳一’,运动控制领域天才。】
【综合评价:该研究所掌握的技术,是构建高端数控机床‘神经系统’的完美解决方案。由于其研发成本过高,且性能远超当前工业机器人的市场需求,导致其技术成果一直被母公司雪藏,未能商业化。潜在价值:极高。】
这就是秦奋的目标。
如果说德意志的铸造厂是机床的“骨架”,那么这套AC伺服电机和运动控制算法,就是驱动骨架精准运动的“肌肉”和“神经”。
没有强大的“神经系统”,再稳定的“骨架”也只是一堆废铁。
秦奋的目标很明确,他要的不是市面上能买到的成品,他要的是站在技术最顶端,甚至超越了这个时代主流水平的“源代码”。
而安川这个被当作包袱甩卖的研究所,恰恰就是他梦寐以求的珍宝。
……
“ge……又是他们。”
王海看着资料上那个熟悉的名字,牙关紧咬。
ge,通用电气。
这个庞然大物,自从杰克·斯特林上任后,其旗下的ge资本就像一头贪婪的鲨鱼,在全球范围内疯狂并购。
斯特林显然也注意到了这个来自东瀛的“不良资产”。
对于庞大的ge工业集团而言,他们在航空发动机、医疗设备等重工业领域是当之无愧的王者,但在轻量化、高精度的工业自动化领域,特别是伺服系统这一块,一直是他们的短板。
安川研究所的技术,正好可以完美弥补ge的这块短板。
一个想买,一个想卖,本该是双向奔赴。可红星资本的出现,让事情变得复杂。而ge的强势介入,则直接将局面推向了绝境。
“ge资本的代表,就是上次在港城和我们交过手的那个团队,负责人叫戴维斯。”组员补充道,“他们行事风格非常霸道,直接绕过了所有前期接触,由杰克·斯特林本人,向安川电机的会长发了一份直接报价。”
“报价多少?”王海沉声问道。
“三千万……米元。”
“嘶——”
会议室里响起一阵倒吸凉气的声音。
三千万米元!
买一个连年亏损、连厂房都是租的、只有几十个工程师和一堆图纸专利的研究所?
这个价格,已经不是溢价了,这简直就是用金元大棒在砸人。
安川的母公司本来只想卖个一千万米元回笼资金就已经心满意足,ge直接开出了一个他们做梦都不敢想的天价。
别说安-川,换做任何一个急需用钱的卖家,都不可能拒绝这样的报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