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猎物三,以色列的“大脑”(第2页)
【正在启动扫描……】
虚拟的世界地图再次展开,无数道无形的数据流如探针般射出,深入全球每一个科技园区、大学实验室和软件公司的服务器深处。
这一次,闪烁的光点远比上次寻找硬件时要稀疏。工业软件,尤其是核心算法,是比硬件更珍稀的存在。
几分钟后,扫描结束。
绝大多数光点都呈现出刺眼的红色,集中在德意志斯图加特(西门子pLmsofare总部)和法兰西巴黎(达索系统总部)。这些目标,系统清晰地标注着:【收购难度:极高,无法执行】。
秦奋的目光,耐心地在地图上搜寻着。
终于,在中东地区,一个孤独但明亮的绿色光点,吸引了他的全部注意。
【目标锁定:Ciatroix技术公司】
【地点:以色列,特拉维夫】
他立刻点开了这个光点的详细信息。
【核心技术:掌握一套基于‘几何拓扑分解’的五轴加工路径优化算法。该算法能自动识别复杂零件的几何特征,并生成理论上最短、最平滑、切削负载最均匀的加工路径,可将复杂曲面加工效率提升30%以上,同时显著延长刀具寿命。技术路线领先业界至少五年。】
【核心团队:由三名以色列理工学院的数学博士创立,团队共18人,平均年龄29岁。】
看到这里,秦奋的眼神亮了起来。
就是它了!
这正是为“昆仑”量身定做的“大脑”!
……
数日后,以色列,特拉维夫。
这座地中海沿岸的城市,充满了活力与现代感,高科技初创公司的氛围,丝毫不亚于米国的硅谷。
王海率领的“猎鹰”小组,在完成了对东瀛研究所的收购交接后,马不停蹄地转战至此。
一栋不起眼的科技孵化器大楼里,王海见到了Ciatroix公司的创始人兼Ceo,一个名叫阿莫斯·沙尼的年轻人。
“王先生,很抱歉,我们的演示可能会有些……简陋。”
阿莫斯带着王海的团队走进他们那间只有百来平米的办公室。与其说是公司,这里更像一个大学生的电脑实验室。十几台电脑屏幕上闪烁着复杂的代码和3d模型,几位年轻的工程师正戴着耳机,专注于自己的工作,办公室的角落里堆着吃剩的披萨盒子。
阿莫斯在一台电脑前,为他们演示了公司的核心技术。
当他将一个极其复杂的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的3d模型导入软件后,仅仅几秒钟,软件就自动生成了一条无比流畅、优美的五轴加工路径。那条路径像一条丝带,完美地贴合着叶片的每一个曲面,没有任何多余的提刀和急转。
“我们的算法,能将计算时间从传统软件的几个小时,缩短到几分钟。”阿莫斯年轻的脸上,带着技术人员特有的骄傲,“更重要的是,它能让机床的每一次下刀,都物尽其用。”
王海身边的技术顾问,看得两眼放光,他凑到王海耳边低声说:“王总,这是真东西!比我们现在用的所有软件都要智能!如果秦董的判断没错,这套算法一旦商业化,绝对是革命性的!”
然而,演示结束后,阿莫斯的脸上却露出了一丝苦涩。
“技术很好,但……它卖不出去。”他摊开手,无奈地说道,“我们找过西门子,找过达索,他们对我们的技术不屑一顾,认为我们是异想天开。我们也找过几家米国的风险投资机构,他们都说,我们的技术太超前,看不到短期盈利的可能,他们不愿意投资一个需要教育市场的‘理论’。”
王海不动声色地问道:“那你们现在公司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