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湖山村闲人 作品

第159章冀中游击区(第2页)

?第32地区队和回民支队小队饶阳县五公村突围战,突破日军合围圈,毙伤敌80余人,成功转移至外线?。

这些胜仗规模虽小,但也趟出了一些成功的路子。¨兰·兰*雯+茓\ ′毋^错_内/容/

冀中主力跳出外线后,地方武装成为冀中抗战的主力,在这次大扫荡中虽然损失惨重,但幸存下来的人很多坚持了下来。

整个冀中大扫荡,日军正规部队损失2000余人(泊头突袭战、宣惠河围歼战除外),我军损失上万人,冀中百姓被屠杀、抓捕?超5万人?,许多村庄遭“三光”清洗,整村人口灭绝的惨剧频发?。

日军抢光粮食、牲畜,焚烧房屋和农田,导致冀中“华北粮仓”功能瘫痪。日军强制推行保甲制,要求村民登记并互相监视,切断与八路军的联系,发现“通共”者即屠村。

冀中44个县的基层政权几乎全部被摧毁,村干部和党员大量牺牲,整个冀中根据地暂时沦为游击区?。

日军占领冀中,只是取得了暂时的胜利,残酷的镇压激起了更大的仇恨,为以后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从冀中根据地的失陷可以看到平原游击战的艰难,八路军几年苦心经营的根据地,就一个多月的时间在日军绝对优势的武力攻击下变成了游击区。

日军占领冀中后,在冀中加快建设封锁沟、据点、炮楼,修建连接各据点、炮楼、碉堡的公路,日军修筑这些设施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对冀中地区的控制,防止抗日武装的活动。日军通过修筑公路和封锁沟,形成了严密的封锁网,极大地限制了抗日武装的行动和物资供应。据点和碉堡则用于监视和镇压当地的抗日力量?。

日军通过控制粮食、胁迫等方段迫使老百姓当伪军、服劳役,妄图迫使百姓依附伪政权。

李振华的想法是7月下旬开始,撤入渤海军区的冀中部队将逐步渗透进入冀中,那个时候冀中平原青纱帐起,利于部队的隐蔽。主力部队返回冀中对重建百姓抗战信心有重大意义,主力部队返回后还有很多大事要做,首先就是要恢复被日军破坏的地方政权和党组织,重新组织各抗日组织。要惩治扫荡期间为虎作伥的汉奸、走狗,为在大扫荡中死难的军民复仇,提振抗日军民的士气。还要支援在当地坚持的地方武装和游击队,提供武器弹药和战术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