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冒泡 作品

第234章 理不辨不明,真金不怕火炼!(第2页)

字字句句,都像在给自家炉灶泼冷水,透着一股反思和降温的意味……

《西北日报》这一反转,可以说是后院起火。

支持改革的声音在西北省里高层也遭遇了强有力的阻击,原本热火朝天推广包产到户的市县,像被兜头浇了一盆冷水,骤然失声,陷入一片令人窒息的观望和停滞。

弯河,这个曾经被捧上天的“标杆”,瞬间感受到了来自背后的寒意。

原定蜂拥而至的考察团骤然减少,许多已联系好的行程被以各种理由取消。

省、地、县各级的调研、检查组却多了起来,查账目、查土地承包合同、查集体资产、查饲料厂经营……

带着审视的目光,反复盘问细节。

社员们脸上的笑容消失了,干活时沉默了许多,眼神里充满了担忧和戒备。

有人甚至偷偷把刚分的粮食藏得更深。

华山公司的饲料生产虽然没暂停,但气氛压抑,工人们埋头干活,少了往日的喧闹和干劲。

至于刘青山?

嗯,他这会儿正躺在摇椅上,手里拿着话筒煲电话粥。

电话线又从大队扯了几条出来,一条安在家里,一条安在‘华山公司’,还有招待所。

他面带笑意,静静的听着话筒里朱霖那清脆悦耳的嗓音……

“你到底什么时候过来呀?”

“爸爸妈妈天天都絮叨,那牵挂劲儿……不知道的还以为你是亲儿子呢~”

“今天的报纸你看了吗?你上次不是说你们整个华阳县都准备施行包产到户吗?现在咋样了?影响大不大?”

“青山,现在村里咋样?没人被带走调查吧?”

“唉……明明很好的一件事,有些人脑子就是笨,转不过弯!他们高高在上,哪里知道底层农民的疾苦?”

“……”

朱霖的小嘴叭叭叭的说个不停,情绪也很饱满。

时而嗔怪,时而气愤,时而欢喜。

隔着话筒,刘青山都能清晰的感受到朱霖那牵肠挂肚的关心,他笑了笑,柔声说道:“没事,你放心吧。我很好,家里人也都很好。”

“虽然现在出现了很多反对声音,但伟人说过理不辨不明,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