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炎黄城中心城

炎黄城会议室的墨玉岩桌面上,15 座新城的金色名称投影还未消散,像 15 颗星辰环绕着中央的炎黄城模型。模型是用曙光大陆特有的 “水晶砂” 3d 打印而成,城墙的纹路细腻如真,中心区域的指挥塔尖镶嵌着半颗星核矿石,在晨光中折射出细碎的光芒,与龙首中山装领口的龙形徽章交相辉映,形成一道淡淡的光晕。窗外,灵脉草的清香顺着敞开的窗户涌入,混着远处 “逐光城” 传来的青年欢笑声和机甲训练的轰鸣声,像一首充满生机的交响曲,让整个会议室都洋溢着蓬勃的气息。

“‘龙国十五城’的命名已经确定,接下来的核心,就是强化炎黄城的中心枢纽地位,实现向四面辐射发展。” 龙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他抬手拂过模型边缘的虚拟河流,水流在投影中泛起涟漪,“这里不仅是指挥中心,更要成为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心脏’。我们要通过交通网络、能源管道、信息系统,将十五城紧密串联成一个整体,就像人体的心脏供血给四肢一样,避免出现各自为政、资源浪费的局面。”

苏睿立刻调出炎黄城的三维规划图,指尖在平板电脑上轻轻一划,投影瞬间放大,覆盖了半个会议桌。中心城的轮廓以炎黄城现有核心区为基础,向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延伸出扇形区域,虚拟的交通线路像银白色的血管般从中心城蔓延至十五城,节点处闪烁着红色的信号灯:“根据初步规划,中心城向四面发展的核心是‘三网融合’—— 交通网、能源网、信息网。交通方面,计划修建四条磁悬浮主干线,设计时速 500 公里,分别连接东郊农业区的‘灵泉堡’、西郊工业区的‘机甲港’、北郊军事区的‘镇矿关’、南郊生活区的‘逐光城’,主干线再通过支线连接其他新城,实现‘中心城到十五城半小时通勤’;能源网则依托中心城正在建设的‘曙光一号’大型核聚变反应堆,装机容量是现有小型反应堆的 10 倍,通过地下超导管道将电能、热能输送到各城,替代现有小型反应堆,不仅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0%,还能减少核废料产生;信息网采用量子通讯技术,在中心城建立主服务器集群,配备‘天枢’超级计算机,确保十五城的政务、科研、民生信息传输零延迟、零中断。”

“交通网的规划很关键,但要充分考虑地形因素,不能只看直线距离。” 李龙成将军站起身,走到规划图前,手指点在 “镇矿关” 与中心城之间的浅山区域,那里的虚拟山体呈现出灰褐色,标注着 “地质不稳定带”,“这片浅山的岩石以页岩为主,容易发生滑坡,磁悬浮轨道的铺设难度极大,而且冬季降雪量大,可能出现雪崩,一旦阻断交通,‘镇矿关’的矿脉运输和防御补给都会受影响。我建议在浅山修建一条 10 公里长的隧道,同时在隧道两侧各部署一个机甲巡逻队,每 500 米设置一个监测点,既保障交通安全,又能加强‘镇矿关’与中心城的防御联动。”

“李将军考虑得很周全,我们早就针对这个问题做了预案。” 苏睿调出隧道设计图,投影上立刻显示出隧道的横截面 —— 双向六车道设计,中间是磁悬浮轨道,两侧预留了应急通道和检修通道,“勘探机器人已经完成了浅山的地质探测,隧道将采用‘沉管 + 盾构’复合施工法,管壁使用星核合金加固,抗压力是蓝星混凝土的 5 倍。内部还会安装恒温系统,将温度控制在 15-20 摄氏度,有效防止雪崩和结冰。而且隧道顶部预留了能源管道和通讯线路通道,一次性解决‘三网’穿越山体的问题,一举多得。”

工业部门的赵部长突然开口,他推了推鼻梁上的工业防护眼镜,镜片反射着规划图的蓝光:“我有个建议,中心城的工业布局不能贪多求全,应该走‘高精尖’路线。比如将反重力引擎的总装厂、星核合金的提纯中心、量子芯片的研发实验室放在中心城,而将机甲零部件生产、普通钢材冶炼等中低端制造转移到‘机甲港’‘金石镇’等工业新城。这样既能减少中心城的工业污染,保持环境宜居,又能带动工业新城的产业链发展,形成‘中心研发 + 外围生产’的格局,提高整体工业效率。”

“这个思路很好,切中了中心城发展的核心。” 龙首在规划图的工业区域轻轻一点,虚拟的工厂模型立刻缩小并转移到外围,“中心城要避免重蹈蓝星大城市‘工业围城’的覆辙,不能为了追求 gdp 而牺牲居民生活质量。赵部长,你们工业部门要在三个月内制定详细的产业转移计划,明确转移的企业名单、时间节点和配套政策,确保转移过程中不影响生产进度,同时帮助工业新城完善供水、供电、排污等配套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