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突破星舰发动机
炎黄城“曙光一号”星舰工厂的动力系统车间内,淡蓝色的防辐射隔离层如流水般泛着柔和光晕,将广阔的车间分割成六个独立的实验区域,每个区域门口都悬挂着“高压危险”的红色警示灯,灯光在隔离层上折射出细碎的光斑。中央的实验台由整块星核合金浇筑而成,表面刻着精密的能量导流纹路,一台半组装完成的星舰发动机静静矗立其上——36块菱形蓝色晶体围绕着核心涡轮呈环形排列,晶体边缘泛着莹润的光泽,像一圈镶嵌在银灰色金属上的蓝宝石,涡轮叶片上还残留着细微的打磨痕迹,可见其工艺之精湛。苏睿穿着厚重的银白色防辐射服,头盔上的透明面罩映出发动机的轮廓,她正俯身调整发动机侧面的共振频率调节器,手指在布满按钮的控制面板上快速跳动,额头上的汗水顺着脸颊滑落,透过防护面罩的透气孔渗出,在下巴处凝结成小水珠。龙首和李龙成将军站在隔离区外,透过10厘米厚的强化玻璃紧盯着实验台,李龙成的军靴在地面轻轻踱步,显露出内心的紧张,龙首则双手背在身后,目光锐利如鹰,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准备启动第三次共振测试!”苏睿的声音通过通讯器传来,带着一丝难以察觉的颤抖,既有紧张也有期待,“能量输出阈值设定为85%,Ai‘启明’已完成数据记录参数校准,各传感器信号正常,冷却系统压力稳定!”
她深吸一口气,指尖在红色启动按钮上停顿片刻,随后重重按下。瞬间,发动机核心的蓝色晶体突然爆发出耀眼的光芒,发出“嗡——”的一声低沉鸣响,这声音不似传统发动机的轰鸣,反而像深海中鲸鱼的低频吟唱,带着穿透人心的力量。环形排列的36块晶体开始同步顺时针旋转,淡蓝色的能量流如丝绸般在晶体间穿梭,形成一道闭合的能量环,缓缓汇聚到中央的涡轮中,涡轮叶片在能量驱动下逐渐加速,从肉眼可见的缓慢转动变成一道模糊的银灰色虚影。
隔离区外的巨型显示屏上,能量转化率的数据以每秒三次的频率快速跳动——78%、80%、82%、84%……当数值稳稳停留在85%时,原本微微晃动的发动机突然变得平稳,能量流的波动幅度缩小到0.5%以内,没有出现前两次因能量紊乱导致的晶体闪烁现象。
“成功了!我们成功了!”苏睿猛地直起身,拳头用力攥紧,声音因激动而带着哭腔,“星舰发动机的‘晶体共振’技术彻底突破!能量转化率稳定在85%,远超设计目标的80%,而且通过热成像监测,没有任何多余热能浪费,完全达到了实战标准!”
隔离区的液压闸门缓缓打开,发出“嗤——”的泄压声,龙首和李龙成快步走进来,目光紧紧锁定在运转的发动机上。李龙成伸出粗糙的手掌,轻轻触摸发动机的外壳,感受到微弱却均匀的震动,指尖没有丝毫灼热感,他惊讶地抬头:“蓝星时期我见过最先进的航空发动机,运转时外壳温度能达到300摄氏度,连靠近都得戴隔热手套,而‘曙光号’的发动机……竟然只有45摄氏度!这散热技术简直是跨时代的奇迹,苏博士,你们是怎么做到的?”
“这得益于我们独创的‘晶体能量导向’设计。”苏睿抬手摘下头盔,露出满是汗水却依旧明亮的眼睛,她调出发动机的三维内部结构图,全息投影在空气中缓缓展开,清晰地展示出能量流动路径,“发动机核心的涡轮采用星核合金与蓝色晶体复合打造,晶体的分子结构能引导能量定向流动,让能量通过共振直接转化为动能,几乎不会产生多余热能。而且外壳的双层隔离层中,填充了我们用灵脉草汁液提炼的‘超导冷却凝胶’,这种凝胶的导热效率是蓝星超导材料的10倍,能在0.1秒内吸收并消散残留热量,这在蓝星时期是绝对不可能实现的技术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