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十年之后

晨光穿透炎黄城的云层时,第一班磁悬浮列车正从“逐光城”驶向市中心。列车车身覆盖的智能玻璃随外界光线自动调节透明度,晨光下呈现出淡淡的金箔质感,车厢内的悬浮座椅可自由调节角度,乘客或靠在椅背上阅读全息报纸——报纸上的文字能随眼球转动自动翻页,或戴着轻薄的量子通讯耳机,与远方亲友进行超高清视频通话,画面清晰得仿佛对方就坐在身旁,每个人脸上都带着从容的笑意,看不到丝毫十年前的匆忙与焦虑。

龙首站在炎黄塔顶层的观景台,这座高500米的建筑是炎黄城的地标,塔身由星核合金与蓝色晶体复合打造,在晨光中泛着温润的银蓝色光泽。他手中握着一杯用灵脉草汁液冲泡的清茶,茶盏是曙光大陆特有的“玉髓瓷”,杯壁上雕刻着细微的龙纹,茶水入口带着淡淡的草木清香。目光扫过下方的城市轮廓,曾经的低矮营房早已被百米高的生态公寓取代,公寓外墙爬满了能净化空气的“彩叶藤”,叶片在晨光中交替呈现出渐变的绿、金、橙三色,像给建筑披上了一层流动的彩衣;纵横交错的磁悬浮轨道在空中织成一张银色的网,轨道两侧的能量护盾泛着淡蓝色光晕,能有效隔绝噪音与电磁辐射,列车穿梭其间如流星般迅捷,车厢外的电子屏实时显示着到站时间,误差不超过10秒;城市中央的“龙国广场”上,直径100米的巨大全息投影正循环播放着“曙光号”星舰探索废墟之城的画面——星舰穿越迷雾沼泽时的壮观场景、登陆废墟之城时的谨慎探索,引来无数市民驻足观看,孩子们骑在父母肩头,指着投影中的星舰兴奋地大喊,老人们则坐在广场的智能长椅上,长椅自动调节着靠背角度与温度,脸上满是欣慰的笑容。

“十年了,这变化快得让人不敢相信。”苏睿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他穿着一身简洁的白色科研服,衣料是用基因改良的“丝光草”纤维制成,柔软透气且自带抗菌功能,头发虽比十年前多了几缕银丝,却梳理得整齐利落,眼神依旧明亮如炬。手中的平板电脑显示着最新的人口数据,屏幕边缘泛着淡淡的蓝光,“炎黄城现在的常住人口已经突破5000万,城区面积比十年前扩大了三倍,光生态公园就有20座,每座公园都配备了智能灌溉系统和空气监测仪,实时显示p2.5数值,现在最高也不会超过5微克,空气质量比蓝星时期最好的‘氧吧城市’还要优三倍。”

龙首转过身,接过苏睿递来的平板,指尖在屏幕上轻轻滑动,目光落在“平均寿命”一栏——203岁,数字旁还跳动着实时增长的小箭头。这个数字在十年前,还是人类遥不可及的梦想。“二阶基因药液的普及,确实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他的语气中带着难以掩饰的感慨,指尖轻轻敲击屏幕,“十年前,我们还在为一阶药液的量产发愁,实验室里的培养皿不够用,原材料供应也紧张,现在倒好,二阶药液不仅覆盖了98%的龙国公民,连新生儿都能通过母体获得基因强化,蓝星时期困扰人类的癌症、心脏病这些慢性病,现在在医院里几乎见不到了。对了,三阶药液的研发现在到哪一步了?”

“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了!”苏睿眼中闪过兴奋的光芒,手指在平板上调出三阶药液的实验数据,“我们在‘逐光城’选了1000名志愿者,目前来看,药液能进一步强化人类的细胞修复能力,志愿者在无氧环境下的耐受时间从原来的5分钟提升到了20分钟,高温耐受极限也提高了15摄氏度。下一步,我们计划在星舰船员中推广,为未来的星际探索做准备。”

李龙成将军大步走来,军靴踏在观景台的防滑地砖上,发出沉稳的声响。他依旧穿着笔挺的军装,军装面料经过基因改性,能自动调节温度,即使在炎热的午后也能保持凉爽,身姿比十年前更加挺拔,岁月似乎只在他脸上增添了几分沉稳,眼角的细纹反而让他更显威严。“不仅是寿命和医疗,龙国的整体实力也翻了几番。”他指着远处的星舰工厂方向,那里的天空中,三艘“曙光级”星舰正缓缓升空,星舰尾部的蓝色推进器喷射出柔和的能量流,在天空中留下淡淡的痕迹,“现在我们已经有12艘星舰服役,探索范围覆盖了曙光大陆的70%,上个月‘曙光五号’还在大陆南端发现了一处超大星核矿脉,储量足够我们使用50年;另外还找到了5处宜居区域,正在规划新的城市建设。十五城现在也各有各的特色,再也不是十年前简陋的临时安置点了。”

苏睿笑着补充:“‘灵泉堡’现在是全大陆最大的农业基地,通过基因改良的水稻亩产达到了3000斤,稻穗比蓝星时期的大了一倍,颗粒饱满,煮出来的米饭带着自然的香甜。他们还建了10座大型粮食储备库,采用低温真空储存技术,粮食能保存10年不变质,不仅能满足龙国需求,上个月还和西部的‘石族’签订了出口协议,用粮食换他们的稀有矿石;‘机甲港’的机甲生产线已经实现全自动化,车间里的机器人能完成从零件铸造到组装的全部流程,每月能生产500台‘龙鳞’机甲,这种机甲的装甲能抵御脉冲炮的直接攻击,装备水平领先曙光大陆其他势力至少五年;‘探月城’的太空港也扩建完成,上个月刚成功发射了第一颗‘龙目’侦察卫星,卫星的分辨率能看清地面上的蚂蚁,现在已经实现了对曙光大陆的全域监控,任何异兽群迁徙或异常能量波动,都能第一时间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