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浮森 作品

第301章 哪个部门,最会找活干

朱标让刘敏递上一张纸。

上面累计着六部九卿送上来的急奏“哭穷”数目。

在朱元璋查看的时候,朱标在旁汇总。

“父皇,今日急奏之中,最多的是刑部一共八本,六封奏本,两封是尚书刘惟谦送来的奏疏,一是询问关押进刑狱的酒商情况,二是刑部大牢犯人太多,想请陛下尽快复批他们的死刑审核,但处理案宗的官吏有不少都下了大狱,想问陛下如何处置?”

刘惟谦的奏疏和平时的文风一样,没有任何的不妥之处。

他也没给朱元璋施加任何压力,只是实话实说,尤其是这奏疏内容较长,字迹比其他的奏本更干爽,不像是发生了洪武门的事后,特意递上来膈应人的。

朱元璋看完后,做了几句批复,放到一边。

几乎是两本奏疏刚放下,朱标便接着往下说。

“其次是吏部和户部,都递了六本奏疏上来,吏部是左右员外郎等官吏递上来的,由于他们询问的,都是新任尚书滕毅接任之前的事务,所以滕尚书盖了印,匆匆送了过来。”

自从吕本这个才当了几日的吏部尚书死后。

吏部官员做事称得上谨言慎行,生怕一个不小心,步了吕本的后尘。

改了官制后,除了都察院是刘基负责举荐官员,剩下的任命与升迁大多还是要看吏部每年的考核评级。

难道是有人想走吏部的路子?

朱元璋怀揣着这个想法,看完六本奏疏,发现是他想多了。

原来是吏部的员外郎等人,自从吕本事发后,又复核了去年浙江行省其他州县的官员评级,发现了不少问题,罗列了出来,上报给朝廷,询问要不要查证。

“父皇,这些要马上批复吗?”

“不。”

朱元璋将六本奏疏扔到了一边。

浙江行省的地方官员问题,自有汤和处置。

这群吏部官员,早不发现问题,晚不发现问题,这个时候上奏,也不知是汤和那边情况有了变化,还是想着在官职调动剧烈的时候,彰显自己的重要性。

最坏的打算,是故意给他添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