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播州军情(第2页)

首先,娄山关是重中之重。这座关隘不仅是川黔之间的交通要道,更是黔北地区的咽喉所在,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杨应龙深知其重要性,因此在此处“排栅挖坑”,充分利用险要的地势,构筑起坚固的防线,据险固守。

其次,周边的一些关隘要塞也是他的布防重点。杨应龙大规模地对这些关隘进行修缮,使其防御能力更上一层楼。不仅如此,他还联合了九股未开化的苗族部落以及红黑脚等部苗人,共同利用险要地势建立起武装力量,作为辅助防御的手段。

最后,綦江一带同样不容忽视。这里地势复杂,河流纵横,杨应龙在这里也部署了相当一部分兵力,以确保对这一地区的控制。

最后也就是杨应龙的海龙屯,也是其最后大本营。他调集十万役夫工匠,用五年时间在祖先修建的龙崖囤基础上扩建城堡、宫室,筑前后十二关,在五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山上围筑坚壁巨垒。海龙屯山顶开阔,三面是三百米米落差悬崖峭壁,仅一边有狭窄通道连接其他山体,且通道设有重重关卡,如铜柱关、铁柱关、飞虎关、飞龙关等。山顶东有朝天关和飞凤关扼守,西面入城道路有后关、西关和万安关及高大城墙形成望城防守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