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依旧潇洒 作品
第171章 不一样的明军(第2页)
安疆臣深吸一口气,忽然笑了。
“看来……这天下,真的不一样了。”
萧如薰的战前军令传遍三军——
\"此战只为讨逆,敢掠民者,斩!\"
这道军令看似寻常,实则暗藏深意。
如今的明军给足了饷银,军纪严明,萧如薰并不担心;他真正要约束的,是那些随征的西南夷兵。
播州杨氏,在西南土司中是个异类——
他们的先祖杨端本是太原汉人,唐末乱世南迁,为立足播州,主动\"夷化\"自保。但自两宋以来,杨家又渐渐\"返祖\",重建汉俗。到杨轸定都穆家川后,四百年来兴儒学、建文庙,播州城郭俨然,已与中原无异。
这些城池、驿站、道路,都是现成的财富。若毁于战火,日后重建要耗费多少民力?激起多少民怨?
\"杨应龙可恨,但播州百姓无罪。\"
萧如薰早就吩咐了下去。
敢动百姓一砖一瓦者,军法从事
当秦军兵临城下时,播州守将直接开城请降。
明军严格执行军令:
-大军驻扎城外
-派精兵保护官署仓库
-张贴安民告示
-严查士卒扰民
安疆臣跟在后面,心里直犯嘀咕:
\"这仗打得...忒没意思!\"
按照土司间的规矩,打仗就是发财的机会。往日随明军出征,破城后烧杀抢掠都是心照不宣的\"福利\"。可现在...
他看着明军军士卒将杨应龙的库银一一登记造册,连一匹布都不准私拿,不禁腹诽:
\"皇帝不差饿兵,你们明军清廉,难道也要我们喝西北风?\"
更让他心惊的是——
萧如薰对待播州的态度,完全像是在经营自己的领地。那些被保护完好的官衙、学堂、粮仓,分明就是在为日后治理做准备。
…………………………
海龙囤王宫深处,鎏金烛台上的火苗在穿堂风中挣扎摇曳,将杨应龙的身影扭曲成一头困兽,投映在绘满蟠龙纹的宫墙上。那些金漆勾勒的龙鳞在光影中蠕动,仿佛随时要破壁而出,将殿内众人吞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