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封王?(第2页)

\"封王\"二字一出,乾清宫内顿时炸开了锅。文官们交头接耳,武将们面面相觑。大明自立国以来,除了开国功臣和皇室宗亲,从未有过活着的异姓王。

皇帝的手指突然停在了扶手上,眼中的寒光一闪而过:\"姚爱卿,可知我朝祖制?\"

姚文蔚额头触地:\"臣知罪。然萧如薰之功,实非寻常。若不破格封赏,何以彰显皇恩浩荡?\"

\"荒谬!\"礼部尚书梅国桢立刻出列反对,他年过六旬,面容严肃,是朝中有名的礼法之士,\"异姓不得封王,此乃太祖铁律!姚御史此言,有违祖制!\"

梅国桢也意识到今天的情况有些不对劲,他心中暗叫不好,看来是有人蓄意要将萧如薰置于死地啊!连忙出来阻止封王这件事!

石星做为内阁成员,居然没有商议就敢提出此事……

就在今天,刚刚有人弹劾了萧如薰,紧接着文武百官纷纷求情,然而,这还不算完,紧接着竟然又有人上奏请求皇帝封萧如薰为王!这一连串的动作实在是让人猝不及防。

梅国桢心里很清楚,就算皇帝的心胸再宽广,也绝对无法容忍这样的事情发生。毕竟,弹劾和封王这两件事放在一起,无论如何都显得太过突兀和矛盾。

而且,更为关键的是,如果萧如薰真的被封为王,那么他将彻底失去做事的权力。要知道,封王之后,萧如薰就只能被闲置在一旁,无法再领兵打仗,更无法施展他的才华和抱负。

梅国桢转头看了一眼石星,心中不禁感叹,这封王的一招实在是太狠毒了!不管最终结果如何,皇帝都会对萧如薰心生忌惮,这无疑是给萧如薰的仕途埋下了一颗巨大的定时炸弹。

皇帝没有理会梅国桢,而是盯着姚文蔚,声音很冷:\"姚爱卿,萧如薰可知你为他请封王爵?\"

姚文蔚心中一凛——皇帝这是在怀疑他与萧如薰勾结。他连忙叩首,额头重重地磕在金砖上:\"臣与萧将军在宁夏平叛时见过一面而已,并无交情,此议纯出公心。\"

皇帝冷笑一声,目光如鹰隼般扫过殿内群臣:\"诸卿以为如何?\"

殿内陷入诡异的沉默。姚文蔚伏在地上,能感觉到汗水顺着背脊流下,浸透了中衣。他知道自己这步棋走得险——表面是为萧如薰请功,实则是要激起皇帝对武将的猜忌。

\"臣以为不妥。\"兵科给事中孙玮终于打破沉默,他是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说话时眼睛不敢直视皇帝,\"萧如薰虽有功,然封王太过。可加封太子少保,赐金银田宅足矣。\"

\"臣附议。\"都察院左都御史温纯道,他是个六十多岁的老臣,说话慢条斯理,\"异姓封王,恐开不良先例。\"

武将队列中,几位都督交换着眼色。他们既希望同僚得到封赏,又明白封王意味着什么——那将是一把悬在头顶的利剑。

皇帝的目光落在内阁首辅赵志皋身上:\"赵卿以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