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依旧潇洒 作品
第250章 孔老二(第2页)
这种“墙头草”式的生存策略,本质上是将祖宗牌位当作政治筹码。当蒙古铁骑踏碎中原,孔家率先承认元朝正统;清军入关尚未站稳脚跟,衍圣公便急不可耐地奉上《初进表文》,高呼“万国仰维新之治”。他们口中的“仁义礼智”,在改朝换代的关头总能灵活变通,唯独对自家的特权待遇寸步不让。
历代统治者也乐得利用这面“文化大旗”。朱元璋给孔府赐田,康熙在孔庙行跪拜礼,看似尊崇圣裔,实则是用虚衔换取道统背书。而孔家则心安理得地享受着“优免差徭”的特权,将儒家道统异化为家族谋利的工具。八百年间,孔府的青砖黛瓦下,流淌的不是圣贤血脉,而是精明算计的政治油滑。
这种无原则的“实用主义”,让孔氏家族在改朝换代的血雨腥风中始终稳如泰山。但也正因如此,他们抛弃了“威武不能屈”的士人风骨,将千年道统降格为权力博弈的棋子。所谓“圣裔”,不过是在历史夹缝中经营特权的世袭掮客,用祖宗的名义换取荣华富贵,最终让“衍圣公”的封号,沦为了政治投机的代名词。
孔家能一直延续到现在,靠的就是懂得审时度势。几百年来,不管谁当皇帝,是宋朝、元朝,还是明清,孔家都能及时认新主子。人家刚坐稳江山,孔家就主动去表忠心,帮着新朝廷用儒家那套道理,给自己的统治找正当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