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制造恐慌(第2页)

那晚的月亮被乌云遮得严实。喊杀声刺破夜空时,村民们还在梦里盘算着第二天的口粮。刀锋劈开茅草屋的声响,孩童尖利的哭嚎,还有士兵们“奉旨讨贼”的咆哮,搅成了一锅滚烫的血粥。吴惟忠就站在山坡上,手里把玩着一枚从倭寇尸身上缴获的铜戒,看火光舔舐着夜空,将那些奔逃的身影照得如同鬼魅。

“将军,东边跑了些漏网的。”亲卫来报时,靴底还沾着暗红的血渍。

“让他们跑。”吴惟忠头也没回,“跑得越远,传得越广。”

果然,不出三日,周边十里八乡的人都疯了似的往京都方向逃。他们背着破烂的行囊,扶老携幼,像被驱赶的羊群,将樱井村的惨状添油加醋地散播开去。恐慌像瘟疫,比大军的马蹄跑得更快。

吴惟忠很满意。他让人在难民必经之路上“接济”些干粮,不多不少,刚好够他们撑到下一个聚居点。等那里又攒起黑压压一片人,便再来一次“清剿”。如此反复,难民们成了会喘气的火把,一路将恐惧烧向京都。

有个叫阿竹的少女,是从第三个被屠戮的镇子逃出来的。她怀里抱着襁褓中的弟弟,母亲的血染红了她半边衣襟。起初她还敢和其他难民搭伙,可每到一个地方,只要人一多,那些明兵就会像从地底下冒出来似的,举着刀喊杀。她不明白,自己从未见过倭寇,更没烧过明朝的房子,为什么那些穿着明晃晃铠甲的人,看她的眼神像看一块待宰的肉。

这天,阿竹跟着一群难民躲进了山脚下的废弃神社。神社的木柱上还刻着“国泰民安”的字样,可现在,柱脚都成了难民们蜷缩的地方。有个老婆婆分给她半块麦饼,说这里离京都近了,或许能安全些。阿竹咬着饼,看着弟弟干裂的嘴唇,心里刚升起一丝暖意,就听见神社外传来了马蹄声。

她猛地抬头,看见月光下,那个总是站在高处的明将正勒马而立。他穿着亮得晃眼的铠甲,手里端着个酒葫芦,眼神淡淡地扫过神社里的人,像在清点谷仓里的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