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依旧潇洒 作品
大明军火生意
要的就是这效果——让那些藩属国的人凑近了看,看大明士兵手里的鸟铳如何泛着冷光,护心镜怎样映出烈日,甲叶碰撞时的脆响里都带着铁的硬气。眼馋了,心痒了,自然就会念叨:“咱也得配上这样的家伙。”念头一生根,向大明采买军火的单子只会越开越大。 库房里的旧家伙可以折价清仓,新出炉的精良装备也得摆上货架。近来军队员额趋于稳定,军工厂的熔炉却越烧越旺,萧如薰翻看账册时,总能见到“ surplus(富余)”二字——鸟铳堆到了房梁下,甲胄在地上码成了山,连炮弹都快漫过库房门槛了。
起初还能往武库里塞,可堆到顶了咋办?铁水、煤炭、工匠的工钱泼出去就是成本,总不能让这些好家伙在角落里生锈发霉。打仗固然能靠掠夺回本,可刀枪入库的日子里,总不能靠等着下一场战事填窟窿。
这时候,军火出口就成了金路子。一把鸟铳成本三钱银子,转手卖给藩属国就是一两五,还得托关系抢货。不用折损一兵一卒,白花花的银子就流进国库,悄无声息地把成本挣回来。
自打流水线标准化生产重见天日,军工厂就像变了个模样。枪管的膛线深浅不差分毫,枪机的零件换着用也严丝合缝,连火炮的铁壁厚度都精确到了毫厘。产量上去了,质量更是硬得扎手——试枪时,五十步外的靶心能被打穿个窟窿,而藩属国的仿制品,三十步外就开始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