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把系统的功能利用到极致(第2页)
沙河市场水深,贸然下手就是给人家送钱。
他得先摸清这里的门道,看看今年的流行风向,观察那些老手是怎么砍价、怎么验货、怎么打包发货的。
有了经验,再结合系统给出的数据,就能十拿九稳。
张卫国推着小车,路过一个个档口。
衬衫、连衣裙、牛仔裤、喇叭裤、西装,毛呢外套,棉衣,羽绒服,各种款式琳琅满目,颜色更是五花八门,大红大绿,鲜艳夺目,带着这个时代特有的审美印记。
有的档口老板娘正唾沫横飞地跟人砍价,为了一毛两毛争得面红耳赤。
有的档口小工正手脚麻利地打包,将一件件衣服塞进巨大的编织袋,动作快得像一阵风。
还有的档口,挂满了港风十足的“新款”,吸引了不少年轻女孩子驻足。
张卫国竖起耳朵,听着那些南腔北调的口音,听着那些行话术语。
“老板,这‘的确良’衬衫怎么拿货?”
“这个‘版’不错,给我来一手!”(一手通常指一个尺码系列的所有件数)
“便宜点啦,老主顾了,下次还来你家拿!”
他默默地记在心里,眼神在那些花花绿绿的衣服上流连,手指偶尔会装作不经意地拂过面料,感受一下材质。
整整一天,张卫国几乎跑遍了沙河几个主要的服装批发城。
从人声鼎沸的早市,一直逛到下午人流渐稀,他的小推车依旧是空的,但脑子里却装满了东西。
款式、面料、价位区间、热门档口、拿货流程,他心里已经有了一个大概的轮廓。
第二天,张卫国打车,直奔另一个在羊城同样大名鼎鼎的服装批发地——高第街。
如果说沙河是中低端走量的“航母”,那高第街在八九十年代,更偏向于中高档和时尚前沿,是许多追求时髦的个体户老板的首选之地。
依旧是老规矩,推着空车,只看不问,只听不说。
高第街的档口,似乎装修得比沙河那边普遍要好一些,灯光更明亮,衣服的陈列也更讲究些。
老板们的穿着打扮,也显得更“洋气”一点。
这里的衣服款式,确实更加新潮大胆,价格也明显高了一个档次。
张卫国同样是耐着性子,仔仔细细地逛了一天。
两天时间,两个市场,他就像一块海绵,疯狂吸收着关于这个时代女装市场的一切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