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六章 收购对虾(第2页)
“赚钱的生意,我都做。甭管是港城的大老板,还是村里的虾农,在我眼里,都是客户。”
“等下你别乱跑,就留在这村里。我处理完这边的事,就去黑市帮你弄身份证明,顺便把那笔港币换成钱。港城的人绝对想不到,你待在一个小渔村。”
说话间,蔡主任已经指挥着村民们继续在拉网了。
活蹦乱跳的对虾在网里噼啪作响,银白色的身体在阳光下闪着光,充满了生命力。
接下来就是过秤、装箱。
“泡沫箱拿过来,把冰块放进去。”
村民们用大抄网把虾从渔网里舀进桶里,先在水里荡几下,洗掉泥沙,然后提到一个大磅秤上。
因为只是短途运输,用的是白色的泡沫箱。
蔡主任亲自示范,先在箱底铺上一层碎冰,然后铺一层虾,再铺一层冰,如此反复。
他经验老道,在每层虾笼中间还塞进了用塑料袋装着的大冰袋,最后注入清水,水位刚好淹没最上层虾的虾脚。
蔡主任一边忙活一边对张卫国解释:“水不能多,淹了头,虾就死了。水少了,路上颠簸,又容易干死。就这个水位,刚刚好。”
说着,他又抓了一把粗海盐撒进水里,甚至不知从哪摸出一支小玻璃瓶,用针管吸了两滴透明的液体滴进箱子里。
“这是维生素C注射液,滴上两滴,保证这些虾到了地方还活蹦乱跳的。”
张卫国看着他这一套行云流水的专业操作,赞许地点了点头。
李江辰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这套养虾、运虾的土办法里蕴含的智慧,是他过去在商学院的课堂上从未接触过的。
张卫国给李江辰安排了一份工作——站在磅秤旁边,盯着秤杆上的读数。
“你帮我核对村民报的重量,我来记账,也让你体验体验生活。”
就这样,李江辰从一开始的紧张、磕巴,到后来的逐渐熟练。
村民们的吆喝声,对虾的噼啪声,冰块的碰撞声,混合着他越来越响亮的报数声。
大半天的辛苦劳作,直到日头偏西,三辆大货车终于被装得满满当当。
“终于搞定了。”蔡主任看着眼前的三车货,脸上是丰收的喜悦。
张卫国合上笔记本,迅速地计算着。
“蔡主任,对一下账。一共是5217公斤,没错吧?”
蔡主任说:“17公斤的零头帮你抹了,按5200公斤来算钱吧。”
张卫国抬头看着他:“您是个爽快人,按之前咱们说的收购价,每公斤4块钱,总货款是两万零八百块。”
“没错,总价对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