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我孟家未尝不能执儒家之牛耳!(第2页)
“京中来信?”孟希文大是诧异,连忙走到近前观望。
信中所书诚如孟克仁所说,全是对这税务新政的批贬之言,并称此政若是推行开去,必会致使民生凋敝,天下大乱。
敢对朝政做此妄议,孟希文大纳闷何人会有此胆量,继续再往下看,却是没见信中落款。
虽不知此信由何人所写,但看其工笔端秀、行文雅正,再联想从京中寄来的,想来也知道肯定是那群高官。
稍一思虑,孟希文揣测道:“此人书信前来,是希望我们孟家出面,阻止新政试点?”
孟克仁点了点头,再叹口气道:“去年孔家才被满门抄斩,若我孟家此时强出头,跟朝廷对着干,怕不是要步孔家后尘啊!”
他拊手沉吟,又纠结道:“可若是不依这书信,开罪了京里贵人,怕日后也没好日子过……”
拜孔道辅帮扶,孟家在宋元两朝,过得倒挺舒服,可到了明朝,就又开始走背字了,因为朱元璋不喜欢孟子那些振聋发聩的警示之言,一直想把孟子从神坛上拉下去。
先是不许孟子配祀孔庙,后又一度将《孟子》定为禁书……朱元璋对孟子之憎,可见一斑。
全靠读书人据理力争,有人甚至还以生命相胁,朱天子才勉强同意让孟子重回孔庙,但他仍强令《孟子》一书修改,最终亲自审定,弄了个《孟子节文》取而代之,这才作罢。
别人家祖宗的脸面都是儿孙给的,但孔孟两家的脸面,都是祖宗传下来的,孟子如此不受朱天子待见,还指望他的子孙能有什么面子?
当初朝廷封孔希学为衍圣公时,只给孟克仁之父封了个小小的邹县主簿,待到孟克仁继承家业,朝廷更是一毛不拔,连主簿之位都一并剥去。
后来还是孔希学看不下去,求皇帝赐个一官半职,好叫他能够代天下人祭祀孟子,朱天子这才勉强给孟克仁赐了个五经博士的职位。
被天子冷落至此,孟家的地位可想而知,因此,孟克仁更不敢开罪寄信之人了。
毕竟朱元璋本身就讨厌孟子,这寄信来的京城高官若想要孟家好看,给孟家上点眼药,实在是再简单不过了。
眼下既不敢对抗朝廷,又不敢开罪寄信之人,孟克仁两相为难,实在忧愁烦闷。
可一旁孟希文细作思虑,却眉开眼笑起来道:“父亲何苦这般纠结,这分明是咱孟家崛起的好机会啊!”
孟希文年纪与孔讷相仿,当初孔讷在世之时,他就常跟在孔讷身边混迹,说好听些,这叫儒林同契、志趣之交,可说难听些,人家孔讷乃儒家魁首名声在外,他孟希文不过是孔讷的狗腿子罢了。
眼看孔讷受读书人追捧,孟希文岂能不艳羡?
此刻想到自己也有机会引领文坛,他兴奋道:“摊丁入亩乃是朝廷弊政,为世间读书人所厌恶,现今北孔已然作古,南孔又完全倒向朝廷,儒家正是群龙无首之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