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郭桓案起
金陵城的秦淮河乃是文人墨客最喜欢的地方,此刻秦淮河畔的一间酒楼顶层雅间内,户部侍郎郭桓春风得意,侃侃而谈道:“这次夏税征收即将结束,本官已经联络了太平府、镇江府、北平府等地的诸位大人,一切如去年那般运作。”
在郭桓左右坐着数位官员,礼部侍郎赵瑁、刑部侍郎王慧迪、兵部侍郎王志,以及工部侍郎麦至德等,还有户部的员外郎胡益、王道亨,听闻郭桓的话,众人皆面露笑意。
礼部侍郎赵瑁道:“吾等仰仗郭兄,每年皆有一笔不菲收入入账,不过我听说,今年北平府与镇江府大丰收,夏税比往年多啊。”
“赵兄消息灵通,所以我才会请诸位来,夏税比往年多,吾等能分得的利益就多,不过……”郭桓微微一笑,话锋一转,道:“户部尚书郭大人,年岁不小,他老母亲的身子骨也不好,我听说郭大人老母开春染病,恐不久于人世,届时郭大人理应丁忧归乡,户部尚书的位置便空了,我担忧无人担此大任啊!”
在场众人皆是聪明人,立刻就明白了郭桓的意思。
郭允道若是因母亲过世丁忧归乡,户部尚书必然空缺出来,他郭桓想要这个位置。
礼部侍郎赵瑁当即表态,道:“郭兄任职户部侍郎兢兢业业,政绩有目共睹,若户部尚书空缺,非郭兄不可!”
王慧迪点了点头,说道:“郭兄放心,此事我王慧迪定鼎力相助,郭兄你做了户部尚书,吾等都能借你的光,焉能不尽全力?”
兵部侍郎王志也跟着信誓旦旦的说道:“若郭公丁忧,户部尚书之职,除了郭兄,你谁还能当得?”
郭桓在众人一声声的吹捧中,飘飘然,他已经开始憧憬,将来自己成为户部尚书时候,大权在握的美妙场景,可惜他还不知道,当蒋瓛抵达金陵的时候,便是他的末日!
五日后,早朝。
今日的郭桓格外精神,腰杆子挺地笔直,因为郭允道请了恩假未来,原因人尽皆知,郭允道的母亲生了病,有可能过不去这个月,郭允道孝心至诚,不得不缺席朝议。
郭允道不在,户部暂时由侍郎郭桓执掌,体会到了权力滋味的郭桓,越发渴望取代郭允道。
朱元璋临朝,群臣议事,待每日例行的政务商议完毕,已经过了一个半时辰,朱元璋见无人再上奏,状似随意地说道:“诸位爱卿无事启奏,咱倒有一件‘趣事’想要跟诸卿说说。”
群臣互相看了看,摸不着头脑,心想朱元璋何时有闲情雅致,与臣子讲趣事了?
吏部尚书李信犹豫片刻,道:“不知陛下说的‘趣事’是什么?”
“北平府有一大户人家,库房里存了不少金银,忽有一日大户人家的东家心血来潮,查查府库中有多少金银,结果一查,才发现,明面上金银数目齐整,但实际上这些金银已经被人换成了假的,原来,有府中‘硕鼠’监守自盗,诸位爱卿说一说,东家对付监守自盗的‘硕鼠’,当怎么办才好啊?”
朱元璋锐利的目光扫过群臣,语气从最初讲趣事,逐渐变得严厉起来。
朝堂鸦雀无声,朱元璋今日一反常态,讲起了硕鼠,群臣人人胆战心惊。
“怎么?诸君往日口若悬河,如今都哑巴了?”朱元璋见无人开口,声音越发的冰冷。
新任文渊阁大学士宋讷缓缓走出来,道:“启禀陛下,若有硕鼠,当用雷霆手段,惩处之,否则地久天长,硕鼠越来越肥,胃口越来越大,于家,于国,皆为祸害!”
宋讷新晋文渊阁大学士,自然要在朱元璋面前多多展示,稳固地位。
朱元璋闻言,赞赏地看了宋讷一眼,道:“宋卿所言有理,咱也觉得硕鼠必须清理,故今日咱给你们一个机会,谁做了亏心事,贪墨民脂民膏,贪赃枉法,主动站出来,咱会宽大处理!”
朱元璋话音落下,满堂哗然,合着朱元璋绕了一圈,在这里等着他们。
郭桓、赵瑁、王慧迪等官员的脸色阴晴不定,尤其郭桓心脏怦怦直跳,他总觉得朱元璋的故事,隐隐指向自己,可无凭无据他不会傻到自己站出来。
朱元璋说完,半天没有人响应,朱标轻叹口气,道:“父皇金口玉言,承诺宽大处理,必不会失言,诸位大人还在等什么?”
朱元璋一时的慈悲,不代表他心肠软,而是经过了断衍圣公称号,除掉曲阜孔氏,流放邹县孟家等大事后,天下士子之心躁动,人才也缺乏,朱元璋从大局考虑准备给他们一个机会。
奈何,无一人站出来。
吏部尚书李信为难地说道:“陛下,殿下,臣等奉公守法,不敢有逾矩之处,请陛下明鉴!”
礼部尚书刘仲质亦道:“陛下,臣对大明忠心可鉴,臣相信满朝同僚亦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