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鱼拌饭酱 作品

第132章 这群人真是胆大包天!

当日,日落西山,秦淮河上的某艘画船里。

礼部尚书刘仲质端起酒杯,望着清洌的酒水,道:“陛下是铁了心的要顺着林贤的这条线往下查,又不知多少人要倒霉喽。”

刘仲质出身山西,祖业都在北方,故对南边的各种利益没有任何参与。

朱元璋要通过林贤这条线查出他背后的人,刘仲质顶多象征性地挡了挡,没挡住,他也没有任何的担忧。

与刘仲质的悠闲相比,吏部尚书李信显得忧心忡忡。

见状,户部尚书郭允道宽慰道:“李公,浙江的官员的确有不少是你举荐提拔的,但他们离开京城远赴浙江,就算办了错事,被陛下惩处,也找不到你的头上,放宽心。”

李信深吸一口气,道:“不瞒诸公,我不担心什么海贸走私,我只担心这案子,会跟当年的‘空印案’一样,会愈演愈烈,从地方蔓延到布政使司,再从布政使司蔓延到六部,陛下的性子你们不是不知道。”

李信这么一说,郭允道、刘仲质,还有开济三人脸上的轻松神情都消失了。

开济眼珠转了转,道:“不会吧?上次郭桓案波及了多少官员?陛下都没有动我等,这次……”

工部尚书赵俊在一旁说道:“凡事不能事到临头才反应过来,咱们能走到今日的地步,靠的不就是未雨绸缪吗?若真到了那一天,下狱、抄家、斩首,到时候我等悔之晚矣啊!”

开济沉默了一会儿,才说道:“赵兄说得有道理,这案子必须尽快结案,以免夜长梦多。”

户部尚书郭允道也被李信等人说动,道:“我等门生故吏不少,逢年过节经常有人拜访走动,若案子越闹越大,牵扯过多,保不齐我等都被牵扯进去,到时候有理也说不清了。”

六部尚书的位置,多少人眼红盯着?尤其是号称“天官”的吏部尚书,故李信为此忧愁,想要极力促成结案,从其他人的角度来看没什么奇怪的。

不过,郭允道、刘仲质、开济没想到,他们被李信三人当枪使,利用了一回。

郭允道这条老狐狸,算是阴沟里翻了船。

洪武十九年,十月。

都察院御史余敏、丁廷,奉命率领一众官员,前往浙江调查林贤通倭一案,名义上查的是林贤通倭案,实际查的却是通倭与庞大的海贸走私。

十月中旬,余敏、丁廷经过调查,查到明州市舶司提举张凯,有暗中勾结富商,纵容海贸走私之嫌,明州市舶司上下,从提举到吏目,各个都从海贸走私之中赚得盆满钵满。

余敏、丁廷一边将调查的进度写成奏疏,送往金陵,一边赶赴各地取证。

十月十八日,二人途经浙江东钱湖,连日劳碌奔波,难得休憩,于是便决定游湖一日,在东钱湖附近落脚,岂料,两人乘坐的船因年久失修,沉了!

御史余敏、丁廷,以及随行十六人,全都淹死在了湖中!

十月下旬,金陵,皇宫,武英殿。

李景隆来到武英殿外的时候,隐隐能听到里面朱元璋的喝骂声:“胆大包天!他们想做什么?十八人!十八人!他们要造反不成!”

李景隆暗暗蹙眉,能让朱元璋这般愤怒的肯定不是小事,难道南边出事了?

李景隆在京城待了小半个月,三法司审理林贤案的进程很顺利。

林贤挨不住刑罚,招供了被胡惟庸调回大明的事实,还交代了些胡惟庸不为人知的勾当,同时供述出十余人与他有生意往来的商人,以及浙江明州市舶司内官吏与他的勾结。。

不过,胡惟庸已经被抄家灭族,这些罪名有没有都无所谓。

这时,朱棣从里面走出,见李景隆到了,忙拉着他往里走,李景隆顿时好奇道:“殿下,到底发生什么事了?陛下发这么大的火?”

朱棣闻言苦笑,道:“余敏、丁廷两位御史连同随行的官员,去东钱湖游湖,船沉了!”

啊?

李景隆脸色一变道:“怎么可能忽然沉船?人怎么样?”

“十八人,无一幸免。”朱棣摇了摇头,语气低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