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鱼拌饭酱 作品

第141章 请查天下卫所!(第2页)

汤友恭被陆仲亨一顿损,面子上顿时挂不住了,他高声道:“吉安侯,本官一心为了陛下,为了大明,你何以出口伤人!”

随即,延安侯唐胜宗出来打圆场,道:“汤御史,吉安侯心直口快,汤御史莫怪,不过,彻查天下卫所兹事体大,我大明周围并不安稳,还是不要引起动荡为好。”

“延安侯是在威胁陛下吗?或者说你们害怕查出来什么?”

“尔等休要血口喷人!”

………………

一时之间,文官和勋贵们吵成了一锅粥,整个奉天殿都如同菜市场一般。

文官派系,尤其以都察院这边的态度最为坚决,就是要彻查天下卫所;而武将这边则是坚决不同意。

双方你来我往,文武泾渭分明。

朱皇帝被吵得一个头两个大,最后他猛的一拍龙椅道:“将蓟州卫指挥使马远削职下狱,查个清楚明白,其余的事情以后再论!”

朱元璋发火,群臣噤若寒蝉不敢再吵。

恭送朱元璋退朝后,汤友恭装模作样地走向傅友德道:“颍川侯,本官所说所做全都是为了大明,还请颍川侯不要因此迁怒于本官。”

傅友德眉头紧锁,看了汤友恭一眼,道:“汤御史为公义上表,吾佩服,但贸然彻查天下卫所,现在不是好时机,你好自为之吧。”说完,他直接转身离去,

汤友恭脸上的客气与谨慎瞬间消失,盯着傅友德背影,露出一抹得意的笑容。

傅友德以为汤友恭站出来,弹劾马远是为了公义,那他便大错特错了。

从空印案开始,朝中的文官势力就接连受损,郭桓案更是波及六部,将六部的官员,以及各地的地方官打击了一个遍。

幸好郭桓案没有动摇六部尚书的位置,可去年,一个“林贤通倭案”,文官集团便折损了三位尚书,新任的吏部尚书余熂是个聪明人,与朝中的文官保持着微妙的距离。

新任工部尚书徐本,倒是与郭允道等人相处得不错,至于温祥卿,纯粹“胳膊肘往外拐”,心向武勋那群武人。

追根究底,文官集团遭受毁灭性打击的原因,在于曹国公李文忠往沿海整顿军务。

来而不往非礼也,你李文忠让人将林贤送往京城,掀起官场的滔天巨浪,吾等就借着蓟州卫指挥使马远,掀起天下卫所的清查!

武英殿内,朱元璋下了早朝后回到武英殿,却无心处理政务,为卫所之事而烦心。

卫所制度,乃朱元璋最得意的制度,他出身于底层,深知战争频繁对经济的破坏。

明朝中原大地满目疮痍,国家并没有那么多钱,来养海量的兵卒戍边,而卫所制度堪称“寓兵于农”的典范。

卫所士兵平时屯田生产,即“三分守城,七分屯种”,粮食自给自足,极大地减轻国家财政负担。

根据后世《明史·食货志》记载,明初全国屯田面积,可达八十九万顷,卫所的军粮一度占了全国粮食产量的百分之四十三左右,对稳定明初的社会,起到了重要作用。

然而卫所制度之中,军户世袭罔替,到了明朝中后期,许多底层军户被强占田地,俨然成为佃户。

朱元璋开创了大明朝,以他的聪明不会没想过,经过五十年、一百年,上述的情况一定会出现,但他没想到的是,他朱皇帝还活着,大明才开国二十年,各地卫所情况,竟糜烂到汤友恭所说的那种程度?

朱元璋有些焦躁地来回踱步,直到蒋瓛来到了武英殿。

“臣蒋瓛,参见陛下!”

见到蒋瓛,朱元璋心里舒服了些,林贤通倭案蒋瓛率领锦衣卫随老四去浙江,差事办得极好。

“今日,右都御史汤友恭参奏蓟州卫指挥使马远的事,你可听说了?”

听朱元璋这么一问,蒋瓛暗暗苦笑,汤友恭等人在奉天殿吵翻了天,金陵城谁人不知,蒋瓛定了定神,道:“微臣有所耳闻。”

“咱想知道各地卫所的情况是否真如汤有恭所说,你派出锦衣卫,前往北平府、山西、辽东、云南、福建等地,暗查卫所,行踪务必隐蔽,不可被察觉,消息一定要准确,道听途说不可当成事实呈递给咱。”朱元璋轻声吩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