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弥勒降世(第2页)

宋讷、吴沉对视一眼,宋讷探了探身子,说道:“吴大人莫不是听到了些风声?”

吴颙往左右看了看,压低声音,道:“不瞒两位,我有一表亲在福建做生意,我两家往来密切,前几日他差人送来些特产,还讲了一件事儿,在福建那边有一僧人,自称‘弥勒降世’。”

什么?宋讷、吴沉闻言脸色一变,“弥勒降世”这四个字刺激到了二人的神经。

弥勒降世原本是弥勒教的口号,然而起源于唐代的白莲教在经过宋、元两代发展,到了元朝末期,其组织、教义都发生了变化,其中一部分教派崇奉弥勒佛,窃取了“弥勒降世”这一本属于弥勒净土法门的宗教谶言。

宋讷倒吸了一口凉气,道:“何人这般大胆?当地的官府可知道?为何不管束?”

吴颙无奈地说道:“宋大人,管束?哪儿那么容易?道衍大和尚说的可不是假话,各地的僧人寺庙有些的确太过分了,福建的和尚信徒众多,行事还不算张扬,所以当地的官府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了,可是两位想一想,新政若要落实,诸如此类的要被‘割肉’,还能继续消停么?”

吴沉琢磨了片刻,说道:“看来紫金山论道这场大戏结束,还远远说服不了天下的僧道,非要再闹腾流血不可。”

利益之争,素来是你死我活的,强如朱元璋要推行新商税,还不是有苏州府站出来抗税?推行僧录司新政,是一样的道理。

高彬法师入金陵的第七日,他代表龙兴寺,宣布会奉行新政,为天下僧道做表率。

朱元璋盛赞龙兴寺“识大体,明是非”,心情愉悦,准备在全国推广新政,不过人算不如天算,第二天,便有一个不好的消息传来。

奉天殿,新任兵部尚书温祥卿面容严肃,朗声道:“陛下,福建传来消息,有僧人彭玉琳自称‘弥勒降生’,纠集信众逾两千人,攻陷县衙,如今正在招兵买马,意图进攻福州。”

朱元璋初听这消息,有些惊讶,惊讶于一个和尚居然能纠集两千人造反。

“福建都指挥使司可曾出兵?那彭玉琳又是什么来历?这么大的动静,当地的官府之前为何没有反应?”

朱元璋问了一堆问题,温祥卿不急不缓,一一回答道。

“启禀陛下,福建都指挥使司已经开始派兵征剿,彭玉琳本是福建一寺庙的住持,有些名望,因为乐善好施、佛法精湛,故在当地信徒广大,与……与当地的县衙官员关系极好。”

闻言,朱元璋勃然大怒道:“关系极好?是纵容姑息才对,道衍说得没错,这僧人一旦站稳脚跟,就会成为豪强,与当地的官员沆瀣一气,那县衙的主官何在?将他们统统抓起来,斩首!”

朱元璋怒当地官员无能,更恨彭玉琳这僧人挑选的时间实在太敏感了。

紫金山论道刚结束,高彬法师率领龙兴寺支持新政,彭玉琳却刚好横插一脚。

温祥卿露出一抹无奈,道:“陛下,县衙官员被彭玉琳挟持,身陷囹圄。”

听到这话,朱元璋更是气得虎目圆睁,道:“告诉福建都指挥使司,迅速剿灭彭玉琳,一个月,不!半个月!咱要看到彭玉琳的人头!”

朱元璋动了真火,群臣噤若寒蝉,不过,新任的华盖殿大学士吴颙却站了出来道:“陛下,臣认为这彭玉琳之所以忽然起兵,与僧录司新政有很大关系。”

新政势必重新测量僧田,将大量的寺庙田地纳入大明的田亩赋税之中,彭玉琳乐善好施,那他的钱财是哪里来的?定然是从那些寺田之中得来的。

朱元璋微微眯起眼睛,语气不善地问吴颙道:“吴卿是想劝咱停下僧录司新政?”

其他的官员们纷纷侧目看向吴颙,心里在嘀咕,吴颙才担任华盖殿大学士几天,就看不清自己的地位了?敢在陛

“不,臣认为彭玉琳这样的人在我大明不止有一个,应让各地做好调查、防范,以免再生出乱子,影响新政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