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愿以身殉道(第2页)
朱棣似笑非笑,挥了挥手,道:“不必将证据给本王看,应当给王大人、梁大人看看,让他们看看,他们每日缠着本王求情,口口声声‘严守清规戒律’的僧人,到底是什么德行!”
纪纲心中暗笑,将文书送到了王利民的面前,王利民硬着头皮接过文书,他扫了一眼后连忙起身,向朱棣请罪道:“请殿下恕罪,下官真的不知道这些僧人如此胆大妄为,否则下官岂敢为他们求情?往日下官见了他们,一个个都是无欲无求的高僧模样,谁知道转脸就变了模样。”
梁石也在一旁帮腔,道:“殿下,吾等已经抽调人手,协助锦衣卫在苏州府各地办案,无论这些寺庙私下藏了多少田地,训练了多少僧兵,都要将其抓起来!铲除!”
僧兵与私藏兵器,这件事可大可小,如果朱棣想要追究,他们的乌纱帽都保不住,故没人敢为僧人求情,也不敢再磨洋工,纷纷上阵支持朱棣查个水落石出。
听到这话,朱棣仰面而笑,道:“当下大的寺庙已经查得差不多了,还剩下部分寺庙,若是查得快,不用半个月就可彻底结案,到时候,本王也要返回金陵。”
众官员闻言眼珠子都亮了,朱棣在苏州府,他们的脑袋上好像都悬着一把刀,如今宝刀要归鞘了,他们自然高兴不已,不过场面话还是要说的,如何不舍云云铺天盖地。
将官员们送走,朱棣终于得了空闲,与李景隆在锦衣卫的保护下,换上便装游历苏州城。
苏州城,山塘河畔。
李景隆与朱棣眺望河面,李景隆轻声说道:“殿下,金陵那边传讯来,天下僧道云集金陵城,虽然道衍和尚辩赢了高彬法师,但对新政不满的僧道还是很多,金陵估计还要乱上一阵子。”
朱棣不屑一笑,说道:“休看僧道闹得凶,等福建那边的彭玉琳被灭了,他们都要偃旗息鼓,我们只要将这边的事情料理好,待所有的寺庙清查完,证据送到了金陵,自然能堵住他们的嘴,九江,这山塘河畔有一座酒楼,酒菜乃是苏州城一绝,今日吾来请客,走!”
李景隆闻言喜笑颜开,说道:“还是跟着殿下一起出来舒坦,这要是在金陵的军校,十天半月才能喝上一次酒。”两人并肩往酒楼走去。
忽然,从街道的转角跑过一群小孩子,你追我赶。
为首的孩子稍大点,口中喊着:“我是弥勒佛,你们都要听我的,快走!快走!”
孩童们的嬉闹声渐行渐远,朱棣却有些失神。
“殿下?殿下?您怎么了?”李景隆见朱棣愣在原处,喊了两声。
朱棣望着那群小孩子们远去的背影,眉头微蹙,道:“没事,咱们先去酒楼再说。”
苏州府的酒菜自然是好,朱棣直到日落才回到燕王府,命人将纪纲寻来。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街头巷尾孩子们的玩闹无人在意,可朱棣对“弥勒佛”三个字很是敏感。
毕竟,福建出了一个自称“弥勒降生”的反贼和尚彭玉琳,正与明军打得激烈。
孩子们最是单纯,他们不会关注宗教问题,更不会知道在福建有反贼自称弥勒,那又是谁提起的?被孩子们听去了模仿?
“殿下,您找卑职有何事?”纪纲毕恭毕敬地问道。
朱棣微微眯着眼,道:“今日本王与九江游历苏州城,听闻一群孩童口称‘弥勒佛’,本王担心是否有白莲邪教中人在城中妖言惑众,你派出精干的锦衣卫,探查一番。”
啊?
纪纲听到朱棣的话,傻眼了,就因为听到了几句孩子的说笑,就要查?
朱棣见纪纲愣在原地,没说话,猜到了纪纲在想些什么。
“纪纲,白莲邪教分布广泛,自父皇严打白莲邪教之后,这些邪教下沉到了大明各地,彭玉琳便是此种,苏州府乃是富庶之地,是我大明的赋税重地,可不能有任何闪失,你记住,探查第一要隐蔽不要打草惊蛇,其次,不可敷衍了事,你若敷衍,本王可不饶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