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日月山河还在,莫哭,诸位慢行!(第2页)
朱瞻基没有动怒,只是虚弱地问道:“为……何?”
于谦的目光扫过三位身着绯红官袍的内阁大学士,又低头看了看自己的一身蓝衣,嘴角竟勾起一抹自嘲的弧度。
他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遍了死寂的乾清宫,字字诛心!
“那绯红官袍是黎民百姓的血泪染就的,一旦穿上,便是身入滚滚洪流,再难回头,臣不才,守不住本心,只想穿着这一身蓝袍,不为别的……”
他顿了顿,抬起头,眼中精光爆射,一字一顿,掷地有声:“只为求个心安,图个干净!”
“噗——”
杨士奇一口老血差点喷出来,硬生生给憋了回去,一张老脸涨成了猪肝色。
郁闷!何止是郁闷至极!简直是憋屈到要当场爆炸!
我们三个老东西,穿着这身绯红官袍,为大明操劳了一辈子,到你嘴里,就成了被百姓血泪染脏了?你图个干净?那我们算什么?一群在泥潭里打滚的脏东西吗?!
这一刻,三杨心中仿佛有一万头草泥马呼啸而过,他们看着于谦那张“我没错,我为天下苍生”的正直脸,第一次觉得,这个被他们寄予厚望的国之栋梁,简直就是个彻头彻尾的——混账!
“哈哈……哈哈哈哈……”
就在这剑拔弩张的时刻,龙榻上的朱瞻基,却低声笑了起来,那笑声初时微弱继而越来越大,牵动着他衰败的身体剧烈咳嗽起来一口腥甜的黑血从他嘴角溢出。
他却毫不在意只是死死地盯着于谦,眼中没有愤怒,只有一种穿透了岁月与人心的了然与释然。
“好……好一个图个干净!”
朱瞻基喘息着用尽最后一丝力气,挥了挥那只枯瘦的手,仿佛在驱赶一群不听话的臣子,又仿佛在与一个时代做最后的告别,
他看着于谦,眼神复杂到了极点,那是一种欣赏、无奈、失望却又带着一丝欣慰的眼神。
“于谦,你爱的是这大明江山,而非我朱家天下……”
这句话如同一记无形的重锤,狠狠砸在三杨和于谦的心头。
三杨瞬间呆滞,他们终于明白了陛下的笑。
是啊,他们忠于大明更忠于朱家皇室,而他于谦……他忠于的是那个更宏大、更虚无也更纯粹的“天下苍生”!
于谦的身子猛地一颤他张了张嘴,却什么也说不出来。
“下去……都下去吧……”朱瞻基疲惫地闭上了双眼再也不看他们一眼。
三杨失魂落魄地站起身,彼此搀扶着,步履蹒跚地向外走去。
于谦则重重地叩了三个响头,每一个都沉重无比。
“日月山河还在,莫哭,诸位……慢行。”
龙榻上的朱瞻基,看着三杨和于谦远去的背影,他的嘴角,竟扯出一抹惨淡的笑意,那句话仿佛在对这万里山河做最后的告别。
四人前脚刚走,一阵环佩叮当的急促声响传来,太后张氏怀里抱着一个匣子如一阵旋风般冲了进来,看到儿子那副油尽灯枯的模样,这位一生刚强的女人瞬间崩溃。
她将匣子放在御案上,直接扑到了榻前,泪水如决堤般哀嚎道:“我的儿啊!你可别让娘白发人送黑发人,为娘可受不了啊!”
“母后……生死,有命,此事你我都做不得主,母后勿要伤心过度,免得坏了身子……”朱瞻基睁开眼,气若游丝。
“不,儿呀!你不要说这种话,有救,肯定有救的。”张太后说着连忙将那个紫檀木匣子递给朱瞻基道:“这个东西说不定能救你!”
“母后,这是什么?”朱瞻基有些好奇,他可从未见过这个匣子。
“母后也没打开过,不过这是你父皇临终前交托给我的,是你皇祖父留给他的,说里面的东西能在大明最危难关头,挽救江山社稷,那它一定能够救你的!”张太后慢慢说道。
“母后,既然这东西如此重要,那又何必要用到儿这将死之人的身上呢!”朱瞻基阻止道。
“儿呀!我现在只是一个母亲,我只想要挽救我的儿!”张太后说着泣不成声,中年丧夫,老年丧子,人世间最悲惨的事莫过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