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蓝玉认怂,铁券保命(第2页)
却并未如先前众人猜想的那般拿下朱标,而是“扑通”一声,如推金山倒玉柱般跪了下去:“殿下!殿下!末将知错,末将真的知错了。”
“末将不该纵容麾下义子肆意妄为、安插亲信,无视朝廷法度;末将也不该做出纵兵入喜峰关一事。”
“还请殿下给末将一个机会,末将是真把殿下的话听了进去,否则那北元王妃,末将当日可是连裤子都快脱了,又怎么可能生生忍住?”
“之后可是去了北平城别处才堪堪解决的。”
蓝玉手戴镣铐,但此刻全然不妨碍他的求告,一把抱住朱标的大腿,死活不放,任凭朱标再怎么踹他,蓝玉也一直咬牙受着,坚挺着,打死都不放开朱标这一线生机。
“真的知错了?”朱标沉声问道。
“殿下,臣真的知道错了!”蓝玉磕头如捣蒜般,再次重重点头。
“那本宫便暂且信了你这一回,日后若是再犯,本宫绝不姑息。”朱标眼中闪过一丝隐忍的杀意。
蓝玉嗡声嗡气地再度回话:“微臣万万不敢。”
朱标随意点了下头,便同蓝玉商讨起来,随后让他写上一封认错书,明日当着群臣交给朱元,至于这最后奉天殿内会有怎样的章程,却是他这位当朝太子也定不了的事,只能说一句“尽人力,听天命”。
“末将遵旨!殿下英明。”
不用朱标开口,早有
蓝玉赶忙书写。
他虽是武将,但也识字,洋洋洒洒的书法虽算不得上乘、入不了大家之流,但也还能勉强入眼。
于是很快。
不到一刻钟,一封情深意切、悔恨不已、满是“浪子回头金不换”意味的悔过书便跃然于纸。
朱标接过来一看,阅览一遍。
这才浅浅点头,露出了心满意足的笑。
他再次看了一眼牢房内跪倒在地的蓝玉,意味深长地道:“希望永昌侯是真如同这认错书上的悔过之言那般,是真的知错了!”
朱标又怎能看不出蓝玉的心思?不过是面前的蓝玉态度还算诚恳,所以才给了他这一个机会,至于后续蓝玉还会不会再犯,当下恐怕谁都不知道。
……
果不其然。
如同朱标和永昌侯蓝玉所料想的那般。
次日清晨,奉天大殿朝会之上,群臣列于殿内。
朱元璋坐于天子高位,朱标位于左侧尊位。
这朝会刚开,早已做好准备的群臣。
尤其是一众文臣们,便不留分说地开始集体弹劾起这已然下狱的永昌侯蓝玉,似是今日定要将他永世不得翻身,顺带着再重重抨击一下武将派系,将他们的势力再度削弱。
“陛下!眼下永昌侯虽已入狱,可如何审判之事还未曾落实,请陛下尽快定夺。”
“永昌侯蓝玉所行之举,形同谋反,此事若不重罚,不足以正天下,不足以定民心。”
在一众朝臣之中,分量最重、同样也最为名正言顺的,当然是都察院的左都御史詹辉。
詹辉面色冷峻,目光肃然,一开口便直奔主题,代指今日之事。
只见他慢条斯理地从文臣一列中徐徐走出,手持乌板,话语极其沉重,让这奉天殿内的朝臣,尤其是一旁的武将们,个个心头一紧。
同时对着左都御史詹辉瞪起眼来,恨不得将他生吞活剥一般。
只因此时此刻詹辉口中所说的话,已然是在断了这武将勋贵们的根基,让他们个个恨得牙痒痒,那神情着实可怕。
“陛下,今日永昌侯之事闹得极大,前唐之事,早有言说,若不严肃处理,恐怕定要留下凶险后患。
后唐年间,潞王李从珂起兵谋反,最终登基为帝;还有那后汉的隐帝,不过只是有意要削减藩镇兵权,郭威同样起兵,随后建立后周,再者,河中节度使李守珍联合其他藩镇起兵,成德节度使安重荣以抵御契丹为由同样起兵,前朝之事犹在眼前,陛下,今时今日我大明不得不防,战火一起,影响的可是天下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