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嘉定伯身死族灭(第2页)
眼见求朱元璋无用,嘉定伯周奎转而又将希望寄托在崇祯朱由俭身上。
这一刻,朱由俭可并非是那优柔寡断之人,冷哼一声道:“嘉定伯,你身为皇亲,不为国事考虑,反而有如此行径,朕对你失望之至,骆养性,还不快带下去,以正国法。”
听到朱由检的话,朱元璋看向他的目光,这才重新变得欣慰。
他朱家的子孙,还是有几分魄力的,若是连这人都不敢杀,杀人还犹犹豫豫跟个婆娘似的,他这老祖宗定是瞧不上。
随着朱由俭开口,仿佛便是阎王爷定了这嘉定伯周奎的命数,再无半分生机可言。
两个禁军侍卫直直将他拉拽出了奉天大殿,哪怕老远都能听得到他周奎的惨叫声、求饶声,似是还萦绕在这奉天大殿之上,让群臣百官再一次个个心生惧意。
朝会结束,百官下朝。
朱元璋和朱由俭祖孙二人先行离去。
可这奉天殿内,方才跪拜下去的文臣武将,个个早已大汗淋漓,半边身子都软了,半晌都直不起来,只有其中寥寥几人,行得正、坐得端,从未做过损害国体之事,才能够缓缓直立起身,呼出一口长长的浊气,他们也算是这群臣之中少有的几个忠诚清正之人。
“太祖皇帝归来,真乃我大明之幸,太祖皇帝必将再造大明。”
“如今这国朝之事,皆由太祖一人处置,想必再过不久,那些贼寇一事也应当能尽快解决了。”
“还有关外的后金建奴,定也会被太祖皇帝彻底拿下,让他们知晓我大明的铁血手段,他们的祖先不是我们的对手,如今照样不是。”
“太祖皇帝英明!”
武将勋贵之内,成国公朱纯臣、新城伯等人下了朝堂,相聚在一起窃窃私语。
“成国公,日后可该如何行事?眼下这手握大权的可不是陛下,而是太祖皇帝,我们之前的所作所为……”其中一武将勋贵小声问道。
成国公朱纯臣吓得亡魂大冒,他本就不是什么有英勇才干之人,要不然所统领的京营,也不可能因长期腐败而导致战斗力极其孱弱,甚至日后李自成攻入京城之初,他还是率众投降、大开城门的人。
后来,他还被封为了国公,成了大顺一朝新朝的定国公,可惜,之后随着大清再度入关,他这位定国公也落得了个乱世被杀的可笑下场。
“还能如何?此事必须先暂停一段时日,太祖皇帝今日的手段你们难道看不到吗?谁若是想再为了这些银钱找死,自己去,可别拉着本国公。”
朱纯臣爱银钱不假,但他更爱惜自己这条小命。
一向在群臣、皇亲之中最为贪婪的嘉定伯周奎,再过几日恐怕便要人头落地,此举一出,可真将他吓了个半死。
没有了朱纯臣领头,原先那一派的武将军贵们群龙无首,就更不可能有什么大的作为。
世袭爵位代代传承,到了崇祯一朝,他们这些人早就没了祖辈时的风光能耐,所残存的只剩下显贵的门第而已,个个却大多是无能之人、庸碌之辈。
武将军贵这边暂且不说。
而在文臣这一边。
离了紫禁城,不少内阁大学士还有浙党之人,像兵部尚书张凤翼,就跟随内阁首辅温体仁,如往日那般去他的府宅内商议大事。
只是他府中的马车刚一前行,稍有靠近,便被温体仁身边的人嘱咐了一番:“老爷说了,张大人日后还是莫要走得太近,太祖皇帝最忌讳结党营私,尤其是当下这段极为敏感的特殊时期,更是如此。”
闻言,张凤翼心头又是一紧,刚才下意识的动作,无声无息间,却差一点成了他的催命符。
他当即咽了一口唾沫,脸色一白,面上惶恐之色一闪而逝,随后定了定神,这才对面前温体仁府上的老管家重重开口:“多谢阁老提醒。”
老管家离去后,兵部尚书张凤翼也赶忙坐着他的马车回府去了,连谁都不敢再继续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