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江南士绅,东林党全都该杀(第2页)
他范永斗还有范家之人原以为大明必将大乱,可未曾想,在这关键时刻,太祖皇帝朱元璋从天而降,甚至还拿出一众神物。
不过区区不到半载时光,如今的大明却已焕然一新,从朝堂官员下到寻常百姓,似是心头都有了期盼。
到了如今,除非朱元璋忽然消失,否则大明朝的改变便不可避免,而在如此大势之下。
他范家自然也该当激流勇退才是。
思索许久,范永斗虽是商户,却并非贪婪无度,什么钱该拿、什么钱不该拿。
他心中有数。
他倒卖国之重器、军火物资得来的银钱,并非全入了范家的口袋,边关将领、朝堂众臣、东林党、浙党、齐党,哪一个党派没有受了他的孝敬?
无非是多少罢了。
也正是有了这满朝诸臣做靠山。
他们才敢如此肆无忌惮。
古往今来,哪个商户不如此?
“将这次出货得来的银钱全都散了,按以往的规矩分,不过这次我范家一文不留。”
范永斗魄力不小,在这关键时刻做出如此决断。
管家听了心头一紧,劝道:“老爷……”
范永斗睁开睡眼,眸光冷冽,似利剑出鞘一般寒气逼人:“怎的?如今本老爷说话不顶用了?”
上一刻,范永斗大声喊道;下一刻,便又再度恢复了平日的雍容气度。
这养气功夫,喜怒不形于色,被他玩得出神入化,让人心惊万分。
“是,老爷。”
老管家只能点头退下做事。
随着管家退下,范永斗继续躺在身后的八仙椅上,静静沉思许久,喃喃自语:“太祖皇帝他老人家来了,我们这些商户怕是又要惨喽。”
可范永斗绝难想得到,朝堂之上的那些重臣居然能选择“自断一臂”,不惜牺牲部分利益,打算一举歼灭他们这些晋商之人。
如此大的手笔,决然是他范永斗此间难以想象的。
对付晋商,必须潜移默化、无声无息,如此才可将其全部一网打尽,大鱼要抓,小鱼也要捕,绝不放过任何一条。
而对付徽商,那便必须先声夺人、以大势压人。
只因徽商在江南之处早已无孔不入、盘根错节,势力庞大,若非以更大的声势直接镇压,自是漏洞百出,必会被人察觉,最后落得个打草惊蛇、不了了之的下场,而这全然不是武将勋贵一派所愿意看到的。
朱元璋之所以选武将勋贵率领京营新军出马,一方面是要将京营新军真正的军中之气训练出来。
不见血,如何能成为真正的百战之兵?
如何能称得上一句“精锐”?
另一方面,看重的就是武将不会妥协,也懒得玩那些阴损手段,只需横冲直撞,该杀的杀了便是。
他朱元璋能在洪武一朝杀上数万人、十数万人,在这崇祯一朝,自不介意再来上一回,甚至不介意再杀更多。
毕竟崇祯一朝该死的人,比洪武一朝只多不少。
尤其是在江南之处。
隔着人头一个一个地杀,定会有错杀冤枉之人,但一百个里面怕能不能有一个都是出奇的少。
数月过去,成国公朱纯臣领着一众京营新军南下江南。
一到江南之处,便奔往苏州之地。
江南好风光,苏州占一半。
他们要的就是直捣黄龙,先拿苏州拿下东林党的核心力量,接着以点破面,再将其他江南之地一一攻破瓦解。
这同样是南京城之中的魏国公徐允祯给他们的建议。
徐允祯在南京城中最为了解江南士绅,所以他给出的建议,成国公朱纯臣懒得动脑子,直接照做便是。
旁边的英国公张世泽才能平庸,看不出什么门道,更想不出更好的办法,便只能遵从。
于是,这么一群大老粗直直地奔往苏州之地。
可魏国公给的只是战略大局,落实的具体战术——
所以!
几位国公一到苏州,便听了监军宫里面的太监王德化的意见,开始在苏州大肆宣扬太祖皇帝执政之事,以及如今大明天下的改变之况。
太监王德化时任东厂点事,算是中层,在厂内主要负责情报整理和刑狱之事,素来以办事勤勉著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