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精盐之法,御马监方正化
“左总兵,这就有点不太地道了?这晋商可是我们锦衣卫的差事,你们却来插手。”
面对骆养性,左良玉并不想与其为敌,所以主动上前,手掌反复张开示意。
骆养性还有所犹豫,左良玉直接言明:“骆大人,见好就收,你们锦衣卫这次任务出了纰漏,也就是运气好,才有范家族人主动告到锦州城的衙门,若是当真被范家之人跑了,太祖皇帝、陛下还有满朝阁老追责下来,届时哪怕是指挥使你,恐怕也未必能够全身而退?莫忘了前车之鉴。”
此时此刻,左良玉饱含深意地说道,让面前的骆养性终究放下了两人之间的隔阂,然后定下了此事。
五五分……
“那便五五分!”
……
两人商讨完,范家便被瓜分。
既然此前已商讨好,锦衣卫指挥同知李若琏、都指挥使骆养性。
他们上下官员二人便一起负责押送着晋商之首范永斗及其族人,共同前往京城之处。
锦衣卫指挥同知李若琏本该留守在辽东。
可伴随着曹化淳统管此地,总兵祖大寿、游击将军吴三桂经略数月,如今的辽东大局已稳,这晋商、徽商之事才是如今国朝的重中之重。
时间转瞬即逝,白驹过隙。
此刻已并非崇祯八年的正月,而是过了大半载的时光,将将入秋。
正月十三,随着凤阳皇陵被烧,大明王朝摇摇欲坠,大厦将倾,几乎天下众人都观察到了这种趋势。
可随着其后太祖皇帝朱元璋死而还阳,在京城之内屡次出手,如今的大明四时又改天换地,走上了一条真正的通天大道。
而此刻紫禁城乾清宫东西两侧的丹墀前,工部尚书刘遵宪哈着气,额头尽是浓密的汗珠。
面前的一口大锅内,负责煮粗盐的正是工部的一众好手巧匠。
按照前几日太祖皇帝朱元璋教给他们的粗盐提纯精制之法,工部之内已试验过一番,此刻自是要在这乾清宫内好好演示,以此献于太祖皇帝朱元璋。
哪怕此前在工部之内已反复试验了数次,可在这乾清宫内、太祖皇帝当面,这工部尚书刘遵宪依旧心神忐忑,神经一直紧绷得很。
铁锅沸腾,道道热气不断往上涌,气泡咕噜咕噜一声接着一声。
粗盐早已放入锅内加水溶解,等着水烧得差不多了,工部的工匠便将铁锅内的溶解之物倒入铺着细抹布和砂层的容器中,反复过滤去除泥沙。
待到这过滤溶解步骤完成,便开始加入草木灰水。
其实也可加入石灰水,不过草木灰水在工部之内更容易获取。
滤液倒入锅中重新熬煮,咕噜咕噜的气泡伴随着升腾的高温,片刻间便将丹墀前烤成了一个炙热的铁炉。
反复溶解以提高结晶的纯度,其后又用重结晶法、吸附法,这已是如今大明朝能够做到的提纯精盐的极限。
要论后世现代工业的真空蒸发、添加抗结剂,那才会是真正的雪花盐,对人体也接近无害。
等到将这大明朝的“雪花盐”全部挑出,放到一旁的小瓦罐内,工部尚书刘遵宪从小吏手中接过,恭恭敬敬地递到乾清宫两侧丹墀前的崇祯朱由检还有太祖皇帝朱元璋身前。
“恭喜太祖皇帝。贺喜太祖皇帝。”
“如今有了这进一步的提纯精盐之法,徽商盘踞的江南之处的盐引、盐利,必定能迎来一番全新的繁荣,那江南之处此前萎靡的商业环境,也应当能重新恢复以往,甚至更进一步。”
工部尚书刘遵宪连额头上的汗渍也不肯擦,忙咧着嘴角大声喝道。
朱元璋看了那雪花盐一眼,随即轻声点头。
在现代世界。
他在朱辰家中早已见了不少的雪花盐,一袋袋便宜得简直廉价。
再加上在洪武一朝,朱元璋也早已试验过,如今不过只是二次演示而已,完全不需要大惊小怪。
可此举对一旁的崇祯朱由检而言,却是天降之喜。
看到这新精盐之法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