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精盐之法,御马监方正化(第3页)
朱元璋面庞上流露出一丝狞笑。
莫说什么功臣不功臣,他朱元璋杀的功臣还少吗?不通政治、不善君事者,哪怕立下天大的功劳,临到危机大势来袭,却还一无所知,此等蠢人不死谁死?
对于一个帝王天子而言,朱元璋坐其位、谋其政,对于袁崇焕和毛文龙两人,的确有过一丝可惜,但人死了终究还是死了。
大明朝不会因缺少那么一两个人便停止运转。
若按这种想法,那蓝玉——他朱元璋到底还杀不杀?
原本历史上毛文龙是袁崇焕擅自杀的,但在这个时空,毛文龙却是朱由检听信了袁崇焕的谗言,而派方正化赐死的!
至于袁崇焕,在朱由检发现自己被他欺骗后,下旨杀了毛文龙,使得后金不再无所顾忌的犯边,因而怒气中烧的他更是直接杀了袁崇焕。
可这些怪朱由检吗?毛文龙的确有取死之道,只是袁崇焕的谗言加速了这个过程罢了!
在处置毛文龙时,袁崇焕还当众宣布其十二条当斩之罪:一是专制兵马,钱粮不接受核查;甚至还有诸多狂悖之举,吃空饷、扣军粮。
朱由检一而再、再而三地容忍,最后也都反应过来,可毛文龙依旧如同蓝玉一般骄纵张狂,这样的人不死谁死?
若是换了朱元璋,早就杀了。
更有其余罪名:不经请示,便让数千人改姓毛;擅自在皮岛,未有大明政令便开马市;屡屡上演奏章多为无理之言……
单单这几条,放在朱元璋眼中,几乎是比蓝玉都还要过分的罪名。
目无君上。
在封建帝王专制的年代,这种臣子若非顾全大局,早已是抄家灭族的下场。
当然毛文龙虽然有各种不敬,但在牵制后金这方面做了巨大的贡献,若说毛文龙之死还有点冤,那袁崇焕就是死有余辜。
五年平辽,结果变成了一个笑话,更是和后金媾和,上奏谗言,使得毛文龙身死,后金再无顾虑。
袁崇焕都督辽东的时候,使得辽东将门彻底膨胀,尾大不掉,若是朱由检早点杀了袁崇焕,换上其他人,说不定辽东还有得救,可惜等到他醒悟时已经彻底晚了,袁崇焕死得不冤!
看着面前的朱由检,面目间还有挣扎、犹豫,哪里像是一个合格的帝王天子?
虽有狠厉之心,可终是优柔寡断。
朱元璋见此,打量着朱由检这后世子孙稚嫩的面庞,张了张嘴想要破口大骂,但随即还是看在对方坚韧不拔的份上,没说出口,转而对一旁的太子朱慈烺道:“来,给你父皇说说,此事应当如何处理。”
朱元璋不想搭理朱由检,但对这位孙儿总归还是要教一教的。
于是便把此事当做考教,放给了朱慈烺。
“太祖!他才几岁年纪,又怎能懂得这么多的国之大事?”
朱由检面上浮现一丝笑意,摇了摇头,显然不认为儿子能比自己强。
自己不如太祖皇帝是理所当然,可他儿子有几斤几两。
他这当父亲的还是心中明了。
朱元璋闷哼一声,懒得搭理他。
“父皇,三日不见,儿臣早已并非那无知小儿,近些时日,父皇虽在京营新军之内同吃同住,见新军战力大涨,儿臣也在这乾清宫、武英殿内追随太祖老祖宗多日,学了不少经国之道。”
朱慈烺脆生生的声音徐徐响起,稚嫩的声音缓缓响起,让朱元璋欣慰的同时,也让方才开口的朱由检面露好奇,他打量了一下老祖宗朱元璋的面色,不由一笑,来了兴致,专门问道:“既是如此,那今日便让父皇好好看看,我大明朝的太子爷是个什么打算?”
朱慈烺鼓着小小的腮帮子,在朱元璋的鼓励之下,一板一眼、板板正正地脆声开口:“毛文龙拥兵自重,若非还需他在东江皮岛之处骚扰后金,使其无法集中军力对付我大明中原还有辽东关宁防线,像此等之人早该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