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浙党一家独大?(第2页)
东林党垮了,那他们……
侯恂不愧是经手银钱无数的户部尚书,哪怕面临天崩地裂般的局面,也迅速稳定心神,看着面前三人。
“怕是只有两条路,要么乖乖顺着太祖皇帝的意,要么我们四人就要啷当入狱了。”
“如何选?”
“顺太祖皇帝的意,自然是跟钱谦益、张溥一般,成为帝党的一份子。”
文震孟苦笑,“如今的帝党,武将、勋贵、兵权都有了,缺的就是我们这些文臣。而朝堂之上,还有谁比我们这些大势已去的东林党更合适?
再加上陛下本就对我们这些人有所了解,用起来也顺手。难不成重新提拔官员就能保证清廉?”
“人心隔肚皮,谁也看不透。”
“那几位是什么意思?”
姚希孟口中干涸,此刻全然顾不得体面,急忙问道。
“再过不久,老夫恐怕要入内阁了。”
文震孟苦笑一声。
只是如今这内阁,不过是皇家的一条狗。
之前入内阁,身后有东林党支撑,自是不惧,可此一时彼一时。
这已是唯一的活命之道。
很快,姚希孟、郑三俊两人对视一眼,终究还是选择了苟活于世。
见他们三人迅速做出决断,侯恂却是苦笑一声。
他在京城一向正直敢言,又有实干功绩。
想必能像江南组织乡党抗寇的陈子龙一般安然无恙。
不过那些以往手脚太脏的东林党其他官员,恐怕就没他们几人这么好的运气了。
帝党只需部分东林党人“归顺”,剩下的,便是用来“以儆效尤”的牺牲品,那些人恐怕要重蹈此前嘉定伯的覆辙。
与此同时,锦衣卫北镇抚司衙门内。
天使来了一趟,带来太祖皇帝的口谕:“着锦衣卫指挥使吴孟明即刻查抄东林党各处罪臣之家,万不可放过任何一人。”
“清楚了?”
这道命令言简意赅,却无疑是太祖皇帝朱元璋的决断。只因朱元璋上朝向来雷厉风行,这都快大半载了,一直是如此作风。
简明扼要。
在洪武年间,像茹太素那种老婆婆裹脚布似的、又臭又长的做法,早已被朱元璋深恶痛绝。
要的就是雷厉风行、直接做事,别那么多废话、拖泥带水。
“谨遵太祖皇帝陛下旨意。”
指挥佥事吴孟明领着身后的一众锦衣卫镇抚使、千户、百户,齐齐躬身行礼。
等宫里的天使宣读完旨意回去后,吴孟明那张看着忠厚的脸上,才不由露出了几分明快的笑靥。
他双目发亮,耀眼得很。
“弟兄们听到没有?又到我们锦衣卫立大功的时候。”
吴孟明一句话下去。
顿时党,这可真是份油水足的好差事。”
“我们锦衣卫被东厂压下去这么多年,总算能够好好地扳回一局了。”
“迟早有一天,锦衣卫能跟东厂平起平坐。”
在天启年间,东厂被天启皇帝朱由校重用,有着魏忠贤这九千岁坐镇,锦衣卫自是低了东厂一头。
哪怕如今有了朱元璋的命令,锦衣卫各个龙精虎猛,可想要在短短数月间和东厂做到平起平坐,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尤其是锦衣卫的两把手。
都指挥使骆养性和指挥同知李若琏,两人都分别去执行重要任务的前提下,锦衣卫虽不至于群龙无首,但也没了之前的那种威势。
不过好在,该轮到他吴孟明登场了。
……
半个时辰后,锦衣卫一群如狼似虎般的猛士,齐齐出动。
青天白日之下,个个一双鹰眼显得锐利,身着飞鱼服,腰佩绣春刀,快步前行,直直奔往那些曾几何时在京城之内势力最大的东林党官员的府邸。
“锦衣卫做事,闲杂人等散去,否则莫怪兄弟我手上的绣春刀不认人。”
“太祖皇帝陛下有旨,查抄东林党官员府邸,以示惩戒。”
“无关人等尽快离去。”
吴孟明骑着高头大马在街道之处飞驰而来,身后锦衣卫镇抚使、千户、百户迅速跟来,一个个经过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