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皇太极称帝(第2页)
“该给一个解释了,三位!”
多尔衮冷冽的目光看向他们三人。
顿时囊囊福晋、苏泰福晋、额哲三人脸色发白,神情微虚。
额哲身为三人之中唯一的男子,此刻当先走出,立刻答道:“定是就在这鄂尔多斯之处,我亲眼见到父亲将传国玉玺,刻有‘制诰之宝’的传国玉玺留在了这里。”
“还请将军仔细搜查,断然能够寻得到的。”
见额哲语气甚是笃定,多尔衮深深地看了他一眼,这才多了些许耐心。
搜寻了半个时辰,属下归来,面露喜色:“报!将军。”
“搜寻到了这‘制诰之宝’传国玉玺。”
多尔衮步伐加快,身后的额哲、囊囊福晋、苏泰福晋三人同样松了一口气,只是眼神复杂难明。
有传国玉玺,还有林丹汗这个曾经的雄主,再加上察哈尔部、科尔沁部。
他们这些蒙古人曾有着重新复兴的雄心壮志。
可随着皇太极等女真人逐步强大、收服蒙古。
他们的复国美梦也变成了彻头彻尾的笑话,到了今时今日,连这玉玺也都保不住了。
此刻的多尔衮可没心情搭理他们,快步上前,将那刻有“制诰之宝”四字的传国玉玺一把摄于手中。
略有些重量,那精美的物件通体碧绿苍翠,工艺巧夺天工,象征着无上荣誉。
这一刻,多尔衮双眼发亮,看着面前的传国玉玺,眼底深处亦是有着深深的野心,但很快这些野心便被他深埋。
他将传国玉玺高高举起,口中沉声大喝道:“天命归金。归皇帝陛下。归我金朝天子。”
随着他大声开口,附近的精兵们连连出声,接二连三地附和起来,面露狂热之色。
多尔衮深知!
这传国玉玺,元朝的“制诰之宝”。
他是瞒不住的,更不可能私藏,但凡有这般举动。
他那个高居后金朝廷九五之尊的兄长,绝不会放过他。
即便同为努尔哈赤的孩子。
他们这些兄弟之间的防范也从未松懈。
为了将隐患降到最低,在鄂尔多斯之处,多尔衮迅速收拢一番,随即带着他的一众精锐,还有额哲、囊囊福晋、苏泰福晋这些林丹汗残部、察哈尔部、科尔沁部的特殊归降之人,迅速返回后金国都盛京城内。
原本的后金政权定都赫图阿拉,后改称兴京,其后皇太极领兵攻入沈阳,后金便迁都于此,如今已然扩建并改称为盛京。……
不多时,多尔衮西征大捷的消息传回到了盛京城内。
朝会之上,崇政殿内。
文武百官、都察院、六部还有内三院一众官员群臣,全都肃立于此。
“好!西征大捷,成功收服蒙古各部,草原一统。”
“元朝玉玺现世,天命归金。不愧是朕的兄弟。朕将如此军国大事交与他多尔衮,果然没有看错。”
皇太极轻声大笑,笑声中满是愉悦。
皇太极的确是继努尔哈赤之后的又一雄主。
站在后金后继者的立场上。
他在任期间,极力调和汉人、蒙古人、女真人及各个势力之间的关系,在不消耗国力的前提下,带领后金一步一步走到了今日。
堪称金朝的一位圣明天子。
放眼这崇政殿之上,都察院由国舅阿什达尔汗掌管,监察百官;六部之内,除多尔衮掌管的吏部外,其余各部均由女真人执掌;
至于汉人,此前的范文程、高鸿中等人,虽身居要职,却多为文臣之职,多负责起草诏书、翻译汉籍等,同大明的翰林院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其用意不过是引入汉制,削弱女真一族各个贝勒的权力而已。
须知在此前后金朝廷一直都是八旗共治,而对于如今刚刚得到那“制诰之宝”传国玉玺的皇太极而言。
他方才的自称便已代表了一切。
他意图称帝。
身为一合格的天子,八旗共治这种以往的传统便没有再继续存在下去的必要,中央集权、天下权势应当为君王一人所有。
“自今日起,我女真一族名为满洲,语言为满语,同此前再无半分瓜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