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崇祯:高迎祥,尔等为何造反?
“如今大清进军朝鲜,为的便是解除这最后的威胁,而太祖皇爷举国之力,甚至还让陛下前去御驾亲征,便足以可见此战于我大明何等至关重要。”
“这一切都是为了我大明,哪怕这些叛明之人,太祖也可网开一面,只因这些人若能归我大明,一方面可带来大清情报,探查其兵力,而且还能予以打击重击;另外一方面可增我大明实力。
皮岛之处东来水师大败,还有一应火器归了大清,若是这些汉人能重归我大明怀抱,临行之前或可做出其他之举,大大削弱其大清势力,为我大明又能增添几分大胜把握,国朝之战,素来如此,无所不用其极,只要能赢,便于国于民于社稷足矣。”
洪承畴身为五边都督,从南到北,从江南到中原,辗转各处,率领各方大军,其指挥、统帅三军的要领早已是心中明悟,所以此刻条理清晰,由浅入深述说这如今两国战局一事,能让旁边的朱由检听得极为透彻。
“国朝之战吗?大明,大清……”
看着火光,听着洪承畴的分析,朱由检目光闪烁,若有所思。
过了良久,他嘴角扯出一丝复杂且释然的笑意,“朕果然比不上太祖他老人家,国朝大事还牵扯个人私怨,确实不是一个适合的帝王,朕会按照太祖的吩咐去做的,那佟养性、马光远还有往日叛我大明之人,太祖都能给他们一个机会,这又有何不可?大明若是能长存,朕遗臭万年又有何不可。”
这一刻,朱由检好似真的明悟了,连同他的性格缺陷部分也都逐渐得到修补。
“陛下英明。”
洪承畴见了,只能如此言说。
看到洪承畴眼底深处的质疑,朱由检浅浅一笑:“你是个人才,朕果然没有看错你,不过,承畴,你却是不信任朕。
不过也好,太祖他还在,大清不灭,太祖便不会离去的。
你不信朕,太祖也未必信朕,不过假以时日,朕这个崇祯一朝的天子,会让你们放心的。”
“微臣不敢。”
洪承畴再次低头,朱由检看不到他的神情,但却是能够大体猜测得到,而这一次他没有再继续言说。
其实,于崇祯朱由检而言。
大明好便一切都好。
可他真不是一个合适的帝王。
自幼接受的圣贤、东林之道,而自他登基之后虽醒悟,但却已然为时已晚。
他崇祯朱由检登基初始,这国朝百官忠臣良将不少,愿投于他膝下的人,与其党争、东林党成为皇党斗争之人,亦算是一不小的势力,还有其宦官魏忠贤,及魏忠贤这九千岁麾下的一应阉党,都算作他的政治资本。
可昔日被忽悠了全的朱由检,一登基便先将他皇兄朱由校给他留下来的最大的政治资本先行解除,随后又信任东林党一应之人。
失去了其政治、帝王皇党资本原始积累的最好发展时机,然后便就陷入了死循环,无人投靠,无人信赖,所以一步错步步错。
到最后。
他崇祯连京城都出不了,落得了一个亡国天子的结局,倒也不算是特别冤枉。
……
又是过了半月,时光如逝,大军继续拔营。
到了如今,队伍里除了一应新军,便只剩下洪承畴的精锐陕西边军,不然大军数量庞大,一应用度、银钱花费太过。
只有将他们各自分散,冲入地方卫所,才能够保持消耗,不至于成为大明的负担,也能够继续维持各个地方的安稳社会该有的局面。
“报!前方三十里处有不明之人,其数量过万。”
大军前行,很快便有那在四周探查的人前来汇报。
而朱由检并未慌乱,只因如今中原之处再无贼患,即便有,那也是在极偏僻之处,不知大明国情,还有的便就是那上山落草的贼寇。
有着过万数量的,十有八九便是他们自己人。
如今中原还是有不少的总兵,因为兵部调令前去辽东和朝鲜之处的,和他们这些新军、陕西边军之人同路,大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