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勇卫营,良将黄得功
“这才是我们这些武将真正立功的大好时机。”
“黄兄,我们武将的春天来了。”
左良玉在旁嘻嘻哈哈,眉眼间满是对未来的憧憬,全身上下似乎每一寸血液都在叫嚣着“效忠大明”四个大字。
看了看曹文诏和左良玉,在皮岛坚守数年的黄龙,这才难得地松了口气,笑着开口:“是啊,好日子来了。”
……
“好日子来个灯儿。”
大明中原京城之处,有人却在愤愤不平。
《大明日报》如今虽只创办数月,却已成为当下最时髦之物,尤其在京城之内。
虽不是《大明日报》起初创办之地,但作为京师,其接受度最高。
《大明日报》三日一大版面,一日一小版面,无论大版面还是小版面,朝堂群臣每日几乎人手一份,其重要性似乎只比奉天殿的朝会差一筹。
京营之处,也可以说是当下的勇卫营之处。
京营两批新军,一批在如今辽东朱由检麾下,另一批则还在江南成国公朱纯臣手下。
新军对外战力或许不算顶尖精锐,但对于各种火器火炮的了解,却是大明各处军队中最熟练、最精通的。
而京营新军的训练筹备刚告一段落,朱元璋自然不可能让大明的军队停下。
对于军伍,如今的他巴不得越多越好,唯有如此才能拱卫京师,支撑天子威严。
哪怕中原四处,大明臣子武将如洪承畴的陕西边军、秦良玉的白杆兵,还有卢象升、孙传庭麾下的各处精锐,都听天子之令,可并非天子亲军,这让朱元璋很没有安全感,同时也要多为后代子孙考虑,所以勇卫营应运而生。
史书之上也有勇卫营,不过只是寻常的野战部队,而如今的勇卫营则成了全火器部队。
在锦衣卫和户部钱粮的支撑下,黄得功躬身为勇卫营的大都督,俨然将是大明军方冉冉升起的另一颗新星,这让此前不过是个千户的他大为狂喜。
可过了快半年光景,勇卫营却连出征的机会都没有。
京师附近的贼寇早被新军清剿了一回又一回,勇卫营好不容易盼着有贼寇之事,可中原贼寇闯王高迎祥归降后,四处的反王皆已不见踪影,更别提京城这京畿之地了。
“朝鲜之战,皇太极他娘的居然也掺和进去。左良玉、曹文诏、卢象升、孙传庭全都统统带兵过去,怎么能少得了我勇卫营?少得了我黄得功。”
黄得功在这勇卫营营地处大发雷霆,手中抓着《大明日报》,恨不能当场挥舞一套王八神拳。
可他也只敢在这勇卫营地界发发牢骚,真要让他到朱元璋面前去说,黄得功还想多活几年。
只是他不向山走去,山却向他走来。
宫里面的天使迈着四方步,径直来到勇卫营。
“黄都督。”
带着一副公鸭嗓的公公卢德昭轻声开口。
黄得功赶忙上前,一脸恭敬道:“不知卢公公此番前来,可是太祖皇爷下了什么旨意?”
黄得功面露疑惑,话说到一半,似是恍然大悟般直接猜测起来。
时至如今,宫里面虽还有阉党残余,却只是归附于皇权的小门小户罢了。
太祖高皇帝在朝堂之上镇着,朝臣个个乖得很,就算有党派之分,也不敢再像此前那般将所有精力放在党争上。
顶多敢在其中做些小手段,全然不敢不顾国事。
所以,所谓的党争,在当今崇祯九年,已成了一则天大的笑话。
“黄都督快人快语,什么时候竟也这般料敌于先了?都快跟太祖皇爷这般未卜先知了?”
卢德昭又开口,这话可把面前的黄得功吓得半死。
“公公说笑了,微臣哪有能耐敢同太祖皇爷相提并论?给微臣十个胆子,微臣也万万不敢的。”
黄得功连忙低头说道,对卢德昭这宫里面的“天使”。
他还是恭敬居多。
一朝天子一朝臣,天子权大势大,身边的体己人。
这些宫里面的人,自然也就水涨船高,甚至连名声都好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