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鱼拌饭酱 作品

第286章 参见大明皇帝陛下

“还请大王即刻回汉城。”

两人说的是国与国之间的大事,朝堂上的两大派系罕见地没有争吵。

李倧坐在主位,看着眼前的一幕满心欢喜,轻轻点头,大手一挥道:“既如此,便回汉城。”

殿内少许王室成员满面振奋,无人反对。

朝鲜难得有了一致的共识,而这一刻,李倧在朝鲜的威望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巅峰。

……

当日,南汉山城的君臣便启程返回。

在朝鲜腹地一路畅通无阻,无需忧心大清鞑子来袭,进军速度极快,不多时便抵达汉城,静静恭候大明天子驾临。

汉城三十里之外,天子李倧领着身后的群臣。

大司宪金尚宪、判书崔鸣吉等人,躬身行礼,面露朝圣般的崇拜之情。

待见到崇祯朱由检的身影,众人齐齐跪拜下去,齐声高喊:“小国之人拜见大明上国。拜见大明皇帝。”

以此举彰显小国归顺大国的臣服之心,以及两国交好之意。

……

两国帝王成功会面,预示着大明与朝鲜的政治层次达到高度统一。

政治是经济的延伸,同样也是一国之力各个方面统筹总和之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稳定军心、提高士气。

乃至于集合国力有着极其不可估量的重大作用。

汉城王宫,远来是客。

再加上朱由检所代表的大明还是宗主国,朝鲜乃是附属小国,所以这汉城王宫的王位,此刻却是被李倧乃至朝鲜群臣再三退让,恭请朱由检这位大明崇祯天子坐了上去,颇有三辞三让之意。

但也因此,朱由检对这朝鲜的好感大增,对于面前的朝鲜大王李倧的印象分特别不错。

“朝鲜尊明,朝鲜与我大明两国世代交好,此番大清来犯,我大明绝不容姑息。”

群臣百官面前,朱由检目光一肃,帝王之言徐徐开口,掷地有声。

大殿之内,朝鲜天子李倧微微俯身行礼,身后大臣如崔鸣吉等人同样俯身长拜:“感谢大明皇帝,大明皇帝万岁万岁万万岁。”

朝鲜君臣礼数周到,朱由检开口畅谈几句。

他们又多行了几次礼。

待到群臣百官尽数被朱由检退下之时,朱由检与李倧二人便慢步在这汉城王宫的庭院之内。

前线平壤之地,大明、朝鲜大军合二为一,朝鲜有着对于本土的了解,再加上大明的援军,对抗大清八旗精锐便有了重要的底气。

所以在这汉城,一众朝鲜王室成员放下心来,还有之前从平壤逃回来的人,更是大张旗鼓地吹牛:“早知大明王师会来,在那平壤,本王就不走了,同我朝鲜名将还有大明王师共同痛击那蛮夷鞑子。”

“哈哈哈哈,区区大清贼人怎是我朝鲜还有大明上国的敌手?不过只是区区弹丸之地罢了。”

“待大明王师将这大清贼人击退乃至消灭,我朝鲜定当也能获其小利,你们方才可否见到那大明王师一营精锐?旌旗满天,军容严整,令人叹为观止。”

“清贼的末日到了,今后我朝鲜当永享太平!”

王室成员与那些群臣交谈中,脸上尽是喜色,毕竟大明援军归来。

但大明的战力他们朝鲜也是听说过,虽比之前强,但却也是强得有限,可方才一见才知这大明早已是改了天换了地。

而其中一切不合理之处,皆都被他们自行脑补成“大明乃是有着大气运,乃是有着仙人传法”,所以当然没什么问题。

不过话锋陡然一转,有人说道:“你们说若是我朝鲜本王前去那大明京城,可否向那大明太祖皇爷求取一案长生修行之法?不求能够长生久世,只求能延年益寿。”

“此事或可真成,毕竟我朝鲜同大明世代交好,方才可是有大明皇帝亲口承认的,只求些许养生道法应当是可以的。”

不少王室成员齐齐加入讨论,渐渐的连一众群臣也都忍不住参与进来,很快一群人聊得热火朝天。

而此刻汉城王宫,四处的花儿开得娇艳。

有专门的匠人负责培养,倒也算是难得的美景。

李倧虽是朝鲜天子,但此刻待在朱由检身旁,躬身的姿态仿佛比朱由检在大明身边的王承恩还要像太监。

“朕愧对于你。”

两人走着走着稍稍停歇,朱由检坐在李倧对面,面露几分歉疚之心。

见李倧一脸惶恐,起身便准备解释,朱由检按住他的肩膀轻轻一按。

大明皇帝力气不小。

李倧只能重新落座。

朱由检继续说道:“此前后金、建虏贼人因我大明之故劫掠朝鲜,按照宗主藩属之国的规矩,朕还有大明该派兵前来,可却无能为力。

数年前朕的确接过朝鲜国主寄来的奏折,但却只能眼睁睁看着,说来也是可笑。

若非此番太祖皇爷从仙界归来,自凤阳皇陵死而还阳,我这不肖子孙怕也只能眼睁睁看着朝鲜国土再一次沦丧了。”

“愧对太祖皇爷,更愧对朝鲜君臣。”

说着说着,朱由检缓缓起身,却是以宗主国国主的身份,对面前的李倧致意。

正是李倧对大明数次援手,所以才能得到朱由检此刻的这般礼遇,换做旁人却是万万不会。

但即便如此,李倧也不敢受这般大礼。

朱由检刚微微俯身而下。

他便像跳脚一般猛地闪过:“陛下!下臣实在是受不得。陛

李倧疯狂地摇着头。

朱由检看了,面上又流露出一丝笑意。

很快他们两人相谈甚欢,聊着聊着。

李倧的胆子也大了一些。

“不妨有话直说,朕亏欠你良多,若能解你心中之惑,朕也能够舒服一些。”

朱由检适时说道。

李倧不好意思地一笑,问道:“敢问陛下,太祖圣皇爷他老人家当真死而复生归来了吗?”

此事在李倧心头已然萦绕困惑许久。

哪怕各方事实都已证明,心里面却依旧犯嘀咕。

实在是这事情说让人相信可以相信,说让人不相信,那处处便都是疑点,毕竟自古以来这事可是头一遭。

连他这与大明早已互通情报消息的朝鲜国主依旧疑惑至此,倒也难怪之前的大清皇上皇太极在得了《大明日报》之后还会出现那么大的纰漏。

没有逗弄李倧,朱由检端起一杯香茶,轻轻点了点头:“是真的。”

轰的一声,李倧心头猛地一震,眼眶湿润,饱含泪水。

直到这一刻。

他才敢向朝鲜王室的列祖列宗拍着胸膛大声直言。

“老祖在上,后辈子孙做的是对的,没有给您老人家丢脸。”

“朝鲜与大明宗主国和藩属国之间的关系万世长存。”

朱由检在这汉城之内久居稳定,朝鲜各处局势渐渐安稳,已有将近一月时日。

而在这一月之内,辽东,祖大寿凭借着“套娃”一般的计策,将济尔哈朗的身份一次又一次地利用。

济尔哈朗这镶蓝旗八旗旗主的身份的确尊贵,随便派人去盛京城边关破口大骂一通,城门仿佛芝麻开花一般随便一喊便打开了,之后被他祖大寿身边的心腹控制,整个过程从前到后特别丝滑。

使得如今他祖大寿身影矗立在这城墙之上,湛蓝色的衣袍垂落,遥望着那不远处的盛京城,心头一时升起一股豪情万丈。

但面容上却多出了一丝丝难以置信和破天荒的荒诞不经。

“这就即将要攻打到盛京城了?

这大清的天子之都,这未免也太顺利了。”

祖大寿难以置信地轻语。

在他身旁的城墙之上,吴三桂的父亲吴襄,还有辽东留守的其他重要将领,包括那些世家大族的重要成员,此刻回想起这一月内所发生的情况。

一次又一次的夺门之变,一次又一次的占据城墙,过程顺利得好似在做梦一般。

虽然入城之后他们也逐渐了解到,各处大城因皇太极带领十数万八旗子弟,还有一众皇族内好勇的贝勒离去,使得城防力量薄弱到了极致;

再加上前不久盛京城内一众汉人叛离而逃,前线拦截济尔哈朗的军队大败而归,以及马光远他们所率领的汉骑重归大明后“千金买马骨”,个个都封了总兵之职、位高权重,自然使得各处大城之内汉人、蒙古人还有八旗满人之间的关系冲突愈加猛烈。

所以才有了他们这一次又一次的不可思议之举。

一切自是天时地利人和、天公作美,在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让人着实哭笑不得。

“曹公公,咱这个总兵应当是能平稳落地了?”

祖大寿甚至有了闲情雅致开起这恶趣味的玩笑。

曹化淳听了也不搭话,只是抚着他那假胡须淡淡点了点头:“祖大人这一次赌对了。”

他意味深长地看着祖大寿。

此刻哪里还提之前的话柄之事,早已丢在了脑后,跟面前的泼天大功相比,那些只不过是边边角角,不用在意。

“哈哈哈哈。”

祖大寿爆发出大笑声,城墙之上接二连三的应和声也迅速响起。

这泼天大功,她祖大寿一人可拿不住,剩下的这些人照样能够吃得盆满钵满,大有作为。

祖大寿他们一个个开怀大笑。

但此时仅在百里之外的盛京城可就大不一样了。

辽东的军队都快打到眼皮子底下,这盛京城附近的城防八旗精锐,在开国年间还是特别骁勇的,所以很快也就发现了他们的行军进展。

“前线要报,要报。”

“镶蓝旗全军覆没,大明军队顺着镶蓝旗逃窜的痕迹追来,已至我盛京城不足百里!急报,急报。”

一眨眼的工夫,这军情要报便到了如今专门负责城防事务的贝勒杜度手里。

贝勒杜度不是一般的满人,能负责盛京城全体防务。

他身份自是皇族。

乃是褚英的长子,同样也是皇太极的亲侄子,跟济尔哈朗的身份俨然有的一拼。

史书之上,济尔哈朗负责全城防务时由他辅佐,不过这一次因辽东前线不稳,济尔哈朗前去支援,便由他来负责盛京城的安危。

可此刻杜度看了军报,面色大变,嘴唇微微哆嗦,心头不由得一滞:“镶蓝旗竟惨败到了这般地步吗?

还引军前来?

还有济尔哈朗,居然做出这等可恶的卖国之举。”

杜度大声开口,一拳狠狠砸在身旁的桌案之上,砸得指节鲜血直流,可却压不住心头的愤懑之意。

“济尔哈朗误我大清,叛国之人。”

杜度再次朗声道,随后吩咐全城守军继续探查,不得有误。

之后一整个盛京城更是片刻便进入了紧急状态,全城严防。

为了稳定局面。

他还是有着军武手段的;而为了不至于让其他因素干扰,杜度更是领着亲军入了盛京城的皇宫。

这军情要报到了他手里。

此刻也传到了后宫之内大福晋,也就是皇后哲哲的宫廷之中。

在这宫廷之内,皇太极的后宫除了哲哲这位大福晋,还有关雎宫的大福晋、哲哲的侄女海兰珠,永福宫的侧福晋布木布泰,麟趾宫的大福晋娜木钟,延庆宫的侧福晋巴特玛。

身为满族女子。

她们一个个大多也是知兵之人。

毕竟来自原本的女真族,所以哪怕是女子成年也照样可以上马杀敌;更别提女真族的其他传统,也使得她们这些女人不可能如大明后宫女子那般有安定的生活环境,所以也都有着狠辣之心。

暂时掌权的大福晋哲哲下令,直接将海兰珠、布木布泰还有其他妃嫔全部集合在她的后宫大殿,一直等着杜度的到来。

“微臣杜度参见大福晋。”

“起来。”

哲哲连忙开口道,“如今盛京城百里之内情况如何?明军有多少兵马?乃是何将领统领?我盛京城可否能够守得住?”

杜度刚站稳身形,大福晋哲哲便立即发问,似是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控盛京城的一切。

面对这位大福晋,杜度可不敢欺瞒,三言两语间就将他方才打探知晓的事情全数说出。

两人一番商讨后,大福晋哲哲暂时安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