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药材加工,提升价值(第3页)
这一次,斧刃沿着一个倾斜的角度切下。
一片厚薄均匀、状如马蹄的黄芪斜片便应运而生。
“就是这样。切出来的片要薄厚均匀,形状规整,断面光滑。这样的药材,药铺才喜欢收,价钱也高。”
他将切好的样片递给儿子们看。
铁牛和石头都看得啧啧称奇。
切片的工作主要由张大山和力气大、手也渐稳的铁牛负责。
石头则在一旁负责传递、整理切好的药片,并学着父亲的样子进行二次筛选。
这项工作极其枯燥,且非常耗费体力。
坚硬的黄芪根需要用很大的力气才能切动。
还要时刻注意保持切片的均匀和规整。
一天下来,父子三人都累得胳膊酸痛,虎口发麻。
但看着那一片片码放整齐、散发着浓郁药香的黄芪片,成就感油然而生。
处理完黄芪,张大山又将目光投向了那些黑乎乎、疙疙瘩瘩的三七。
他记得书中提过,三七需要经过蒸制才能更好地发挥其“止血、活血”的功效。
他决定尝试一下。
他让王氏将家里那口缺耳朵的铁锅刷洗干净,倒入半锅水。
又找来几根粗竹棍,架在锅沿上,做成一个简易的支架。
再将一个破陶盆放在竹棍上,把清洗干净的三七块茎放入盆中。
盖上锅盖(也是破的,用湿布堵住缝隙),然后让铁牛在灶膛里烧起文火。
利用水蒸气,对三七进行长时间的蒸制。
这个过程需要耐心和对火候的精确把握。
张大山守在灶边,不时地添柴、观察蒸汽的情况。
他心里也没底,不知道这种土法子蒸出来的效果如何。
但这是他目前能想到的最好的处理方法了。
大约蒸了一个多时辰。
张大山估摸着差不多了,才让铁牛撤掉灶膛里的火。
等锅里的热气散去,他小心翼翼地打开锅盖。
一股混合着泥土气息和特殊药香的热气扑面而来。
只见陶盆里的三七,颜色变得更深,质地也似乎变得更油润了一些。
用手捏一捏,感觉比生的时候要软糯一些。
“应该成了。”
张大山将其取出,放在干净的草席上晾凉、晾干。
至于其他的杂药,如柴胡、蒲公英根等,他也都按照各自的特性,进行了清洗、切段、晾晒等基础处理。
虽然没有太复杂的炮制,但也比之前直接堆在一起要规整得多,价值自然也提升了不少。
经过好几天的忙碌。
原本堆在角落里那些杂乱无章的原生药材,都变成了一批批经过精心加工、分类整理、品相提升的“精品”。
黄芪片薄厚均匀,色泽金黄。
三七块油润饱满,质地沉实。
其他杂药也都干净整洁,蓄势待发。
看着这些凝聚了全家心血的成果,张大山的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底气。
下一次,等赵四海的商队再来时,他有信心,能凭借这些提升了价值的药材,换回一个更好的价钱。